谷歌浏览器有狗头,谷歌浏览器有狗头图标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谷歌浏览器有狗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谷歌浏览器有狗头图标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谷歌浏览器有狗头,谷歌浏览器有狗头图标吗

本文目录

  1. 教会机器人学习
  2.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一、教会机器人学习

1、假如,有一天,在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机器人,洗碗做饭,收拾房间,承担所有的家务;在每个公司,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做,人类可以完全摆脱苦力劳动。这样的未来,会不会对你很有吸引力?但要想进入这样一个梦想中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得先教会机器学习。

2、就像每个人在获得技能前,必须经历过学习训练一样,机器要实现智能化,也只能通过学习。机器学习起源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在这一领域,计算机科学试图创造计算机的类人智慧。

3、真正的机器学习与我们所认为的传统编程有本质的不同。当提到电脑程序时(或者一个程序里用到的运算法则),我们一般会认为是工程师为电脑下达了一系列指令,告诉他们怎么样去处理一系列的输入,然后产生相应的输出。一个浏览器会跟踪被浏览的网页,然后对于用户的输入通过一种确定的可预料的方法进行回应。但这些都是由人类事先编码好的,而非机器主动学习的结果。

4、机器学习,就是机器自己编程,这些机器经过培训,也能像人类一样进行编程。谷歌公司2015年发布了一款名为“深梦”的图片识别应用软件,这款软件不仅可以识别图像,而且可以利用图像制造一些出人意料的奇幻景象。例如,你呈现一幅风景图时,软件会根据你的图片进行分析,输出一幅计算机眼中的风景图。

5、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谷歌深梦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模拟人类的神经元网络,建立起计算机自己的神经网络系统,通过神经元获得物体的信息,从而进行分析。计算机的神经元网络系统包含了上千个互动的神经元,以实现数学上的精密运算。

6、当然,为了让机器能识别物体信息,在过去四年里,研究者们一直用大量图片训练电脑神经网络,例如给“深梦”软件看许多图片,并告诉每张图片中的主体是什么,一旦“深梦”从上百个角度看过上百个狗头一千次之后,它就能学会自己输出图像。

7、在实验中,“深梦”产生出了混合着鸟、眼睛和狗头轮廓的模糊图像,虽然它们并不那么栩栩如生,但是也揭示了电脑处理图像时的一种创造性,它已经不用人类监督指导地学会了识别小猫、小狗的脸。

8、神经网络的机器构造模仿了人类大脑,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超强的记忆功能,在生活中有更普遍地应用。谷歌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的推荐目录、脸书的好友动态和垃圾邮件的过滤,还有军事、金融、科研、比人类驾车更靠谱的自动驾驶等重要工作,都是神经网络运作的具体应用。

9、今天,机器学习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更多领域,从检测信用卡交易欺诈的数据挖掘程序,到获取用户阅读兴趣的信息过滤系统,再到能在高速公路上自动行驶的汽车。可以说,我们的智能生活,都是机器学习的结果。

10、机器学习能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前后,得益于战时交战双方的科学精英殚精竭虑,计算机理论在那一时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控制论研究者们设想有一个神经元计算机模型,能够大致模拟生物神经元,并且可以用一种简洁和明确的数学形式来表示。

11、但是,面对一个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世界,人工预先制定的数学形式根本就难以应付。或者说,人工编程的世界,与现实的人类世界偏差太远,现实的世界不会那么有秩序和守规则。

12、例如,计算机预先以数学形式来表达马有四条腿,但这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电脑怎么样去学会理解这个事实;其次,对于那些因意外而失去了一条腿的马怎么办。这些看似是很愚蠢的问题,却是人工编程时遇到的最大障碍。这就是为什么至今搜索引擎还不能回答问题、仅仅能搜索关键词的原因所在。

13、但如果机器学习创造了自我编程系统,就可以对于他们自己的错误做出反应,并且不断更新他们的内部状态。人工编程中的漏洞在发布之前需要被检查出来,而机器学习的运算法则能在过程之中不断纠错,比人工智能更加灵活、有智慧。

14、但怎么能让机器学习呢?这就涉及到算法。可以说,算法是构建互联网的核心,现在许多网络搜索和沟通方式,都是基于设定好的数学公式构建起来的,比如谷歌搜索引擎、苹果语音系统、Facebook。在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被一些数学公式引导着,在医学方面,已经有了公式能算出糖尿病和疟疾。今天,我们也在让学习公式的机器查看胸透时的X线量。

15、连接学习、符号推演法、贝叶斯学习、类比学习是4个当代计算机学习范式。其中,连接学习就是模仿人脑神经系统,建立起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符号推演法就是将问题或知识表示成某种逻辑网络,采用符号推演的方法来学习;贝叶斯学习理论就是通过概率规则来实现学习和推理过程;类比学习就是通过对相似事物进行比较来学习。这4种学习范式还是过于复杂了,因此,华盛顿大学教授佩德罗·多明戈斯提供了一个更大胆的假设,即在未来,能将现有的算法公式统一成一个万能算法。

16、多明戈斯构思了这样一个万能算法,它能将物理学、生物学上已经发现的理论和标准模型或者中心法则统一起来,同时,可以从数据中发现所有的知识,所有的人类现有的知识,也包括所有的未来的知识。例如,万能算法可以从第谷?布拉赫的太空观察中,推出牛顿定律,即使它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

17、大脑皮层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万能算法的典型例子。一些神经学家认为在所有领域,大脑皮层只用到了一个相同的公式,就能不断调整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的机能,使他们能根据环境不断学习调整,听见、看见或者是弄懂周围世界的意思。

18、在信息时代,万能算法也将发挥类似大脑皮层的作用。它能在数据云的基础上,学习和利用信息,改变现在呆板的计算机被动执行模式,主动改进功能和完善输出,这将给人类信息生活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19、例如,现在的网络信息量庞杂,打几个关键字,却得到了上百万网页,常常令人无法抉择。但有了万能算法,电脑将变成百科全书,只要问几个问题,就能很迅速地给出准确答案。

20、同时,今天的推荐系统也将得到彻底更新。现在,每个人会遇到许多的推荐信息。基于每个人留下的碎片化的数据,上百万个推荐系统每天会为你推荐不同的东西:暴风影音从你开始看他们的电影时,就为你推荐电影;亚马逊根据你买了什么和没买什么为你推荐书本;新浪会在你注册时推荐上百个兴趣群。但大多数人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个更聪明的系统,能根据你上网产生的所有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推荐服务。例如,它能在你生活的每个阶段推荐相应的东西,不仅是书和电影,还有房子、工作等。为了能达成这样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来自你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数据,但另一方面,也需要万能算法,因为面对大量的数据,没有公式也无法处理这些数据。

21、假如真能成功找到万能算法,人工智能将真正实现。但对于未来这一智能图景,还是不免会让人担忧。比如,机器学习能够处理大多数的工作,世界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失业群体,他们将怎么生存呢?会成为社会不稳定之源吗?假如人工智能被居心叵测的政治家们利用,世界还会太平吗?

22、对于这些问题,万能算法的倡导者佩德罗·多明戈斯并不担忧,反而十分乐观。他认为计算机不会具备生物进化的能力,也不会自己发明东西,因此,将不会对人类具有威胁性。相反,呆板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承担,人类则去做更有趣的工作。地球的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人类将会活的更久更快乐,也更有创造性。同时,人们不会出现在战场上,机器人会亲自出征,这些会防止人类因战争而致的伤残。

23、(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6年第1期文章)

二、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近日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和法国已对此表示赞同。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大厂们再也无法忍受闰秒带来的一堆bug了。

现在,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等一众科技巨头发起了一项倡议:废除闰秒!

闰秒这玩意,说白了就是通过给“世界标准时间”加(或减)1秒,让它更接近“太阳时”。

“世界标准时间”(UTC)与原子钟测量的精确时间同步,“太阳时”根据地球自转测量得出,但地球自转并不稳定。

例如,两者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23点59分59秒与00点00分00秒之间,插入一个原本不存在的“23点59分60秒”,来将时间调慢一秒钟。

然鹅,就是这个看似有点用的闰秒,把一众程序员愁坏了。

凭空少一秒、或冒出一个“第60秒”,就得出动一众人调整时间(如暂时关闭NTP等)、修改程序,尽可能降低闰秒带来的影响。对此Meta表示:

闰秒造成的破坏,比它带来的用处大多了。

这群大厂还找来了两家权威机构,即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国际计量局(BIPM),与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

虽然闰秒似乎离我们略远,不过这些年来,它确实给计算机行业惹了不少麻烦。

闰秒于1972年被引入,迄今为止已经增加了27个闰秒。

每一次增加闰秒,都会引起不少公司的计算机或是应用程序出现问题。

例如,在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2012年,闰秒就带来了一波“潮水般”的影响。

闰秒在当年6月30号出现后,国外社区Reddit、浏览器Mozilla、领英和点评网站Yelp的服务器全部出现了问题,此外依赖计时器的机票预订服务Amadeus也发生了故障。

但闰秒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在这之后消失,毕竟总有新的bug出现(手动狗头)。

2017年,Cloudflare也遇上了闰秒故障,导致一众客户用不了相关服务。尽管程序员们已经提前写好应对程序,然而在实际运行时,还是出了问题。

所以,究竟应该如何消除闰秒带来的影响?

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摊法”。

以谷歌为例,程序员们会将多出来的一秒钟分割成很多个小时间段(如几分之一秒),然后,在不影响程序运行的情况下悄悄加入到时间中。

这样,当闰秒来临时,程序实际上已经平安无事地度过了这一秒钟。

对于Meta程序员来说,采取的也是相似的做法,把这个闰秒在时间表上悄无声息地“抹掉”。

但无论如何,只要下一个闰秒还会出现,大厂们就还得继续面临闰秒带来的影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消除”它。

包括谷歌、亚马逊、Meta和微软等大厂在内,都感觉闰秒的出现是利大于弊,Meta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呼吁废除闰秒。

当然,想废除闰秒的也不止这几个大厂。

早在2015年的时候,国际电信联盟就在WRC上讨论过是否要保留闰秒的事情。

只是报告结果还没出来,预计会等到2023年。

对于废除闰秒这事儿,有网友调侃:

Meta的开发们实在太害怕闰秒了,他们觉得推动计时法改变是比修代码更简单的事情。

但此前也有网友提到,其实不止IT行业,工业上也会受到闰秒的影响。

在某些时候,如果你遭遇过网络中端或者服务中断,这可能是闰秒引起的。所谓闰秒,是指为了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

7月26日消息,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近日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和法国已对此表示赞同。谷歌等科技巨头抛弃闰秒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网络中断等。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2012年,闰秒的变化引发Reddit的大规模停机,Mozilla、LinkedIn、Yelp和机票预订服务Amadeus也都遇到过类似问题。2017年,Cloudflare因此遭遇故障,导致客户一部分服务器离线。此外,在今年早些时候,当网络浏览器的版本号达到100时,一些网站因编程只处理两位数的版本号而发生堵塞。

Meta的研究科学家艾哈迈德·拜亚戈维(Ahmad Byagowi)称:“我们预测,如果我们只坚持使用‘国际原子时’,而不进行闰秒观测,那么我们应该至少可以坚持2000年。就此而言,我们可能需要考虑进行修正。”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和法国国际计量局(BIPM)也认为,是时候该要抛弃闰秒了。

据了解,自1972年以来,世界计时机构已经为被称为“国际原子时”(TAI)的全球时钟增加了27次闰秒。

据科技新闻网站Cnet报道,7月25日,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四位科技巨头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与国际计量局( BIPM)也投出了赞成票。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于1972年首次提出闰秒这一概念。当世界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之间的误差超过0.9秒时,国际计量局会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将“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

1972年以来,闰秒已经出现过27次,上一次是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当“正闰秒”发生时,一分钟将有61秒——23:59:59之后不是00:00:00,而是会多出另一个23:59:60。多出的'这一秒会导致计算机产生“错乱”,因为计算机依靠精准的计时服务器展开活动,记录向数据库更新等事情的准确顺序。

在过去,闰秒曾多次给网络平台造成故障。据科技媒体WIRED, 2012年,社交网站Reddit因为闰秒而遭遇一次大规模停机,用户在30到40分钟内无法访问此网站,工程师不得不重启服务器。据英国卫报,开源社区Mozilla、社交平台LinkedIn、美国商户点评网站Yelp和机票预订供应商Amadeus也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此外,2017年,美国云安全网络公司Cloudflare受闰秒影响,导致托管在该公司的部分网络资源暂时脱机。

针对闰秒问题,谷歌曾于2011年提出“闰秒弥补(leap smear)”方案——调整系统内部的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每次更新时增加几毫秒,弥补闰秒多出来的那一秒钟,以保证服务器能够正常运行。

但Meta工程博客页面上的公告中,Meta工程师Oleg Obleukhov和Ahmad Byagowi表示,这一方案只适用于解决“正闰秒”出现的情况,随着地球自转模式的改变,未来还可能出现“负闰秒”。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将对依靠计时器或调度器的软件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上述工程师还表示,如果取消闰秒,不再继续调整时间,未来1000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

如今,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共同呼吁取消闰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及国际计量局( BIPM)也同意这一主张。

CNET称,政府机构的支持至关重要,归根结底负责全球时钟系统的是政府和科学家,而不是科技公司。

谷歌浏览器有狗头和谷歌浏览器有狗头图标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13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