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计时器(谷歌浏览器计时器在哪)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谷歌浏览器计时器,谷歌浏览器计时器在哪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谷歌浏览器计时器(谷歌浏览器计时器在哪)

本文目录

  1.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2. 谷歌浏览器看视频卡顿怎么办 chrome浏览器看视频卡如何处理
  3. 谷歌浏览器是否确实要打开37个标签页
  4. 网页最小化时候,所有计时器失效

一、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近日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和法国已对此表示赞同。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大厂们再也无法忍受闰秒带来的一堆bug了。

现在,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等一众科技巨头发起了一项倡议:废除闰秒!

闰秒这玩意,说白了就是通过给“世界标准时间”加(或减)1秒,让它更接近“太阳时”。

“世界标准时间”(UTC)与原子钟测量的精确时间同步,“太阳时”根据地球自转测量得出,但地球自转并不稳定。

例如,两者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23点59分59秒与00点00分00秒之间,插入一个原本不存在的“23点59分60秒”,来将时间调慢一秒钟。

然鹅,就是这个看似有点用的闰秒,把一众程序员愁坏了。

凭空少一秒、或冒出一个“第60秒”,就得出动一众人调整时间(如暂时关闭NTP等)、修改程序,尽可能降低闰秒带来的影响。对此Meta表示:

闰秒造成的破坏,比它带来的用处大多了。

这群大厂还找来了两家权威机构,即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国际计量局(BIPM),与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

虽然闰秒似乎离我们略远,不过这些年来,它确实给计算机行业惹了不少麻烦。

闰秒于1972年被引入,迄今为止已经增加了27个闰秒。

每一次增加闰秒,都会引起不少公司的计算机或是应用程序出现问题。

例如,在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2012年,闰秒就带来了一波“潮水般”的影响。

闰秒在当年6月30号出现后,国外社区Reddit、浏览器Mozilla、领英和点评网站Yelp的服务器全部出现了问题,此外依赖计时器的机票预订服务Amadeus也发生了故障。

但闰秒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在这之后消失,毕竟总有新的bug出现(手动狗头)。

2017年,Cloudflare也遇上了闰秒故障,导致一众客户用不了相关服务。尽管程序员们已经提前写好应对程序,然而在实际运行时,还是出了问题。

所以,究竟应该如何消除闰秒带来的影响?

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摊法”。

以谷歌为例,程序员们会将多出来的一秒钟分割成很多个小时间段(如几分之一秒),然后,在不影响程序运行的情况下悄悄加入到时间中。

这样,当闰秒来临时,程序实际上已经平安无事地度过了这一秒钟。

对于Meta程序员来说,采取的也是相似的做法,把这个闰秒在时间表上悄无声息地“抹掉”。

但无论如何,只要下一个闰秒还会出现,大厂们就还得继续面临闰秒带来的影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消除”它。

包括谷歌、亚马逊、Meta和微软等大厂在内,都感觉闰秒的出现是利大于弊,Meta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呼吁废除闰秒。

当然,想废除闰秒的也不止这几个大厂。

早在2015年的时候,国际电信联盟就在WRC上讨论过是否要保留闰秒的事情。

只是报告结果还没出来,预计会等到2023年。

对于废除闰秒这事儿,有网友调侃:

Meta的开发们实在太害怕闰秒了,他们觉得推动计时法改变是比修代码更简单的事情。

但此前也有网友提到,其实不止IT行业,工业上也会受到闰秒的影响。

在某些时候,如果你遭遇过网络中端或者服务中断,这可能是闰秒引起的。所谓闰秒,是指为了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

7月26日消息,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近日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和法国已对此表示赞同。谷歌等科技巨头抛弃闰秒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网络中断等。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2012年,闰秒的变化引发Reddit的大规模停机,Mozilla、LinkedIn、Yelp和机票预订服务Amadeus也都遇到过类似问题。2017年,Cloudflare因此遭遇故障,导致客户一部分服务器离线。此外,在今年早些时候,当网络浏览器的版本号达到100时,一些网站因编程只处理两位数的版本号而发生堵塞。

Meta的研究科学家艾哈迈德·拜亚戈维(Ahmad Byagowi)称:“我们预测,如果我们只坚持使用‘国际原子时’,而不进行闰秒观测,那么我们应该至少可以坚持2000年。就此而言,我们可能需要考虑进行修正。”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和法国国际计量局(BIPM)也认为,是时候该要抛弃闰秒了。

据了解,自1972年以来,世界计时机构已经为被称为“国际原子时”(TAI)的全球时钟增加了27次闰秒。

据科技新闻网站Cnet报道,7月25日,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四位科技巨头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与国际计量局( BIPM)也投出了赞成票。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于1972年首次提出闰秒这一概念。当世界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之间的误差超过0.9秒时,国际计量局会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将“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

1972年以来,闰秒已经出现过27次,上一次是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当“正闰秒”发生时,一分钟将有61秒——23:59:59之后不是00:00:00,而是会多出另一个23:59:60。多出的'这一秒会导致计算机产生“错乱”,因为计算机依靠精准的计时服务器展开活动,记录向数据库更新等事情的准确顺序。

在过去,闰秒曾多次给网络平台造成故障。据科技媒体WIRED, 2012年,社交网站Reddit因为闰秒而遭遇一次大规模停机,用户在30到40分钟内无法访问此网站,工程师不得不重启服务器。据英国卫报,开源社区Mozilla、社交平台LinkedIn、美国商户点评网站Yelp和机票预订供应商Amadeus也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此外,2017年,美国云安全网络公司Cloudflare受闰秒影响,导致托管在该公司的部分网络资源暂时脱机。

针对闰秒问题,谷歌曾于2011年提出“闰秒弥补(leap smear)”方案——调整系统内部的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每次更新时增加几毫秒,弥补闰秒多出来的那一秒钟,以保证服务器能够正常运行。

但Meta工程博客页面上的公告中,Meta工程师Oleg Obleukhov和Ahmad Byagowi表示,这一方案只适用于解决“正闰秒”出现的情况,随着地球自转模式的改变,未来还可能出现“负闰秒”。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将对依靠计时器或调度器的软件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上述工程师还表示,如果取消闰秒,不再继续调整时间,未来1000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

如今,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共同呼吁取消闰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及国际计量局( BIPM)也同意这一主张。

CNET称,政府机构的支持至关重要,归根结底负责全球时钟系统的是政府和科学家,而不是科技公司。

二、谷歌浏览器看视频卡顿怎么办 chrome浏览器看视频卡如何处理

谷歌浏览器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虽然功能很强大,但是也是避免不了各种问题,就有用户在使用看视频的时候,却出现了卡顿的现象,这让用户们很是困扰,这该怎么办,现在给大家带来chrome浏览器看视频卡的详细解决方法吧。

这款谷歌浏览器87最新版v87.0.4280.66是微软昨天刚推出的新版本,给用户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浏览体验,进行了大量的底层优化和改进,有着更加强大的功能,可以将后台标签页的 JavaScript计时器唤醒时间降低到了每分钟一次,从而减少了对续航和性能的影响,喜欢的用户们可以下载体验吧。

1、在地址栏输入“chrome://plugins”,随后点击右上角的“+详细信息”。

2、选择停用类型为PPAPI的插件,返回视频查看是否有问题。

1、点击浏览器右上方的三个带你进入设置界面。

2、进入设置后点击“显示高级设置”,

3、随后取消勾选“关闭Google Chrome后继续运行后台应用”并返回即可。

1、输入“chrome://flags/#smooth-scrolling”。

上述给大家讲解的就是谷歌浏览器看视频卡顿的详细解决方法,如果你有遇到相同情况的话,可以学习上面的方法来解决吧。

三、谷歌浏览器是否确实要打开37个标签页

1、如果你有必要,当然可以打开37个标签页。Chrome中添加了一项新的实验室特性,允许在当标签处于后台挂起时,关闭不必要的JavaScript计时器和跟踪器,以减少能源消耗,比如检查滚动位置的JavaScript计时器和跟踪器。

2、在打开37个标签(1个活动、36个后台)的情况下,该特性使得电池续航延长了两小时。不过,对于存在活动视频标签的情况,续航提升没有特别大,比如播放油管,仅多维持了三十多分钟。

四、网页最小化时候,所有计时器失效

1、最小化即将程序转入后台,此时会释放系统资源,导致页面脚本停止执行。这个优先级高于浏览器操作权限,故而想从页面代码级来控制显然不可行。而计数器的问题,据一般理解除了js代码在本地端控制之外,您在服务器端应该也有一个机制去控制。比如使用长轮询保持连接,向客户端主动引导发起请求等方式。

2、如果对我们的回答存在任何疑问,欢迎继续问询。

关于谷歌浏览器计时器,谷歌浏览器计时器在哪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17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