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马太效应和鲶鱼效应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包括马太效应和鲶鱼效应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马太效应和鲶鱼效应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意思是说:

强者会越来越强,弱者会越来越弱.竞争将更加残酷。也就是说,先天条件的优势和劣势不经过激烈的努力是不容易打破的。 你天生体制好,再加上能吃,就能长大个。 你天生体质不好,再不爱吃饭,就是林黛玉。

出处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

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结果,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又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现象。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

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

这种规律早在公元前5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就已经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扩展资料:

马太效应的缺陷

马太效应理论的缺陷主要在于缺乏辩证思维:

1、只看到事物发展的短期趋势,只反映了数量方面的变化,忽视了性质的变化,不能用于分析事物发展的长期趋势;事实上,在客观世界,任何事物都遵循发生-发展-成熟-衰老-灭亡的规律,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

2、不具备普遍意义,只是对短期趋势理论的一种假说,难以证明普遍的真理性。比如,难以解释在很多领域存在的“后发优势”现象。

马太效应的经济领域表现

将眼光主要聚焦在CPI的上升幅度,而对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关注似有盲点。其实,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大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扬。数据显示,近几年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领域,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对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产生一定影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4200元扩大到4941元,全国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与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平均工资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631元扩大到今年的1209元。

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与集体经济单位平均工资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3599元扩大到今年的4028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太效应 (两极分化现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5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