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水浒传的作者的一些知识点,和水浒传的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

本文目录

  1. 水浒传作者简介
  2.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3.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呀
  4.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5. 《水浒传 》的作者是谁呀

一、水浒传作者简介

1、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阳,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2、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3、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4、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庄”是全书中的重头戏,其实祝家庄就是祝塘镇。小说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写得栩栩如生。

5、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6、施耐庵弃官后,深感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当时有张士诚在苏州起兵称王,教书之余决心立志著书济民劝世。施耐庵又惧于文字狱,于是便以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曲笔为书。罗贯中帮助整理书稿。他们在书肆中翻找各种有关宋江起义的记载,逐渐写成此书。

7、施耐庵开始在河阳山隐居写书,后搬到白驹场。书中许多的景物描述,多取材自他隐居地周围的自然景色,其中梁山泊的描写被认为是以张士诚起义地的得胜湖、小阳山为背景。而书中的好汉的人物原型则许多来自张士诚的部下。帮助他写书的不仅有亲戚和门人罗贯中,还有好友鲁渊、刘亮、陆谦等人。

8、施耐庵被朱元璋关进狱中后,关于他出狱的原因有不同的传说。民间传说是他又写了一部《封神演义》,朱元璋看过后觉得这根本怪力乱神,胡言乱语,认为施只是一个浮夸荒诞的疯子,因此释放了他。

9、另一种说法是他又在狱中续写《水浒传》后五十回受招安的内容,朱元璋看后觉得他不是在歌颂农民起义,于是释放。但是《水浒传》还是被查禁。

10、施耐庵去世后,罗贯中将书稿整理后准备去当时刻书中心福建建阳刻印。但是当地无人敢印这本书。罗贯中无奈,只好留在当地等待时机,并且又对《水浒传》重新进行了整理。不久后,他也染病去世。直到嘉靖年间,由朝廷派去抵御倭寇的宗臣得到罗贯中后人进呈,付诸刻印。

二、《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2、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3、《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很容易让读者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他的性格有些鲁莽、直率,心直口快,但对宋江却十分的忠诚,可谓是言听计从。

4、作者在塑造李逵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其塑造成一个是非不分,愚忠型的人物,他也有他的可爱和可悲之处,他爱憎分明,宋江入狱时他悉心照顾,宋江强抢民女时他扬言要杀了他。

5、通过一系列的故事铺排,将一个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的李逵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人物形象不再古板、套路化,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血和肉,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呀

1、《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经过殿试,高中进士,步入官场,因看不惯官府的黑暗,愤然辞职,在教书之余,收集素材,用毕生精力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被誉为华夏之瑰宝。

2、施耐庵生于元末明初,原籍苏州城外施家巷人,13岁在苏州城外浒墅关季氏私塾学习,天资聪慧,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学习勤奋刻苦,深受老师喜爱,19岁时经乡试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时,经过殿试,高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钱塘县尹。

3、施耐庵虽然生在船人之家,但是他的父亲却非常的重视他的教育。因此施耐庵十三岁的时候,就进入私塾上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施耐庵三十六岁的时候与刘伯温同登进士。

4、施耐庵虽然是以著书传世,但是他既然参加了科举考试,那么自然也是希望进入仕途的。进士及第之后,施耐庵曾经任浙江钱塘县尹。为官三载,因为看不惯官场黑暗,于是直接辞官回家。回到家中的施耐庵,开始专注著述。他与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的创作,同时开始收集整理《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故事。

四、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彦端。1296年-1370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

2、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3、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施耐庵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五、《水浒传 》的作者是谁呀

还有人不知道《水浒传》的?没看过书,也看过电视剧吧,没看过电视剧也看过连环画吧,真是我们的四大名著之一呀,真的应该好好的看看呀。

明末清初的著名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30多岁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搜集并整理有关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本书。

这里要说一下《水浒传》作者是有争议的。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除目前广泛认可的作者为施耐庵外,历史上还有其他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还有一种主要的观点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另一种稍微不同的观点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并不是施耐庵或者某一位作者创作而成的,而是施耐庵或其他作者参考、借鉴和吸收了史籍、历史笔记、一些完整的短篇小说或是戏曲作品中的某些精彩片段,集结而成的小说。然而无论是借鉴参考,还是摘录润色,都不可否认作者的创造性加工。

北宋年间,一些自诩为仗义行侠打遍天下的绿林好汉怀着不同的目的与同一个梦想,在众多机会巧合中聚在一起占山为王。最初的情感,正义、为民,一群热血沸腾抱负远大的人被天灾人祸世道不公所迫上梁山,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终消亡。

可以说是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1.宋江:梁山泊好汉的首领,是一个有胆有识、仁义精神极高的人物。

2.晁盖:曾经是一名靠卖糕饼为生的穷汉,后来加入梁山泊,成为了一名梁山泊的领军人物。

3.林冲:曾经是一名奸商,但是后来被宋江看中了他的勇气和胆识,加入了梁山泊。

4.武松:《水浒传》中的另一位主角,他以打虎著名,是一位勇猛无比的好汉。

《水浒传》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黑暗面,表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作品中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如官吏贪污、官场险恶、刑法严酷等。同时,起义军们通过斗争反抗封建统治,代表了被压迫阶层的力量和反抗精神。

《水浒传》中有很多正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鲁智深等,他们对人性的光辉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友情、爱情和家庭的情感都有极深的表达,同时也展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作品中还表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起义军首领之间的明争暗斗,展现了封建统治下的权力游戏。此外,作品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统治下的社会矛盾,展示了人民群众为了解决矛盾所做出的努力和艰辛。

为什么四大名著中,更推荐多读《水浒传》?

《水浒传》其实更接地气,很容易联想到我们的现实。在上梁山之前,他们就是现实里的普通人,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水浒传》里的好多人,现代社会依然能找到对应的影子。

高俅是贪官污吏的典型代表;西门庆这类被欲望操纵的商人依然存在;为挣钱而丧失了道德底线的王婆,肯定大有人在。

《水浒传》里的语言,生活气息浓厚,与我们现代的口语没有多少隔阂。“天下无不死的父母”。“如今世上那个人还顶着房屋走哩”。这些句子读来依然很亲切。《红楼梦》里的语言相对要高雅;《三国演义》里的语言相对更古典;《水浒传》里的语言,浸透着汗水的气息,浸透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男人读读《水浒传》更有阳刚气;女人读读《水浒传》可以知荣辱,可以明是非。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和水浒传的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5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