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具有5个特点 太阳有什么特点可以象征什么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太阳具有5个特点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太阳具有5个特点以及太阳有什么特点可以象征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太阳具有5个特点 太阳有什么特点可以象征什么

太阳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扩展资料:

太阳是在大约45.7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太阳形成的时间以两种方法测量:太阳目前在主序带上的年龄,使用恒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电脑模型确认,大约就是45.7亿年。这与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阳最古老的物质是45.67亿年非常的吻合。

太阳在其主序的演化阶段已经到了中年期,在这个阶段的核聚变是在核心将氢聚变成氦。每秒中有超过400万吨的物质在太阳的核心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

以这个速率,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成为能量,太阳在主序带上耗费的时间总共大约为100亿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10土星六边形风暴通常人们都知道土星具有环状结构,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具有六边形结构的风暴,上世纪80年代初,航行者探测器发现土星六边形风暴,后期卡西尼探测器也证实这一发现。该风暴位于土星北极上空,持续30多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风暴并不像地球风暴一样缓慢,时速达322公里。腾讯太空讯(悠悠/编译)

9“暹罗卫星”土卫十和土卫十一被称为“暹罗卫星”,这是因为它们共享相同的轨道,两颗卫星仅相隔50公里,小于这两颗卫星的半径。因此它们锁定在一个“引力探戈舞”中,导致它们每4年交换位置,正是基于这种复杂的关系,尽管相隔很近,却从未发现碰撞。

8土星外部环2009年,天文学家发现一个庞大的环状结构环绕土星,是在内部环之外的环结构,它与主环的倾角为27度,外部环半径(至土星表面)是土星半径的128倍。土星外部环较为弥漫,仅能在红外线下观测到。

62008KV42这是一颗非常怪异的彗星,被命名为“德拉克”,是迄今发现首颗逆向环绕太阳运行的海王星外天体,其直径是50公里,环绕太阳的轨道长度为天王星至海王星之间距离的两倍。它在数亿年里运行都非常稳定,天文学家认为它可能诞生于其它宇宙区域。

5土卫十八和土卫十五这两颗土星卫星具有许多共同性,是土星系统中最接近土星的卫星。实际上它们最独特之处在于其“飞碟形状”,土卫十五两个极地之间的距离仅19公里,但是“腰围”却达到46公里。这种特殊结构并不是像妊神星那样高速旋转所致,巴黎大学研究人员计算机模拟显示,飞碟形状是土星环吸积盘作用下使卫星边缘扁平中心膨胀。

4妊神星这是一颗独特的矮行星,发现于2004年12月28日,起初科学家很难测量它是因为它快速旋转,比太阳系已知任何天体都快,一天的时间仅3.9个小时。由于它的成份是岩石和冰晶,因此具有较低的引力。天文学家猜测,基于妊神星高速自转、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很可能是碰撞形成的。

3克鲁斯娜小行星184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克鲁斯娜小行星,它的直径仅有5公里,距离地球最近时仅1500万公里,是地球有月球之间距离的40倍。目前,克鲁斯娜小行星是富有争议的小行星,被称为环绕地球运行的第二颗卫星,它环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4天,与地球十分接近。

2休神星休神星是第90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但多年以来这颗小行星存在着诸多争议。它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是一个“小行星联星”,因此从理论上讲,这是发现的第90和91颗小行星。每颗卫星的直径大约86公里,天文学家猜测很可能原始休神星遭受一次猛烈碰撞,导致形成两颗体积相近的小行星。

1亡神星亡神星是柯伊伯带的天体,它与冥王星具有相似的轨道周期、轨道倾角,并且与太阳的距离十分接近。此外,它们的卫星也具有类似的特点,都体积相对较大。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是冥王星体积的一半,而亡神星的卫星Vanth是亡神星体积是三分之一,亡神星在伊特鲁里亚语中相当于罗马语的冥王星。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6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