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是现在的哪里,大梁皇帝顺序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大梁是现在的哪里,以及大梁皇帝顺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大梁是现在的哪里,大梁皇帝顺序

大梁原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现今为河南省开封市。

大梁城:

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处在卫国南部边境),改称大梁。这是今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定位于此地的开端。

迁都原因: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三家分晋时魏得到了今晋西南经济基础较好的河东地区。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变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大增。因此,魏国在战国初年就首先成为最强盛的国家。魏武侯时,魏国开始向南发展,并于公元前391年大败楚军于仪邑、榆关,魏国从此占有了大梁地区。此后通过对楚国的战争,陆续占有了黄河以南的广阔土地,为后来迁都大梁打下了基础。

由于魏国的领土主要在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以及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一带,东西两部分呈哑铃形。安邑在魏国西部,距东方太远,经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通到东方,崎岖多山,交通不便。因此,安邑不仅不便于控制东方诸侯,也不利于统治东部地区。如果再有像魏惠王元年公中缓作乱事件,韩、赵很容易攻占上党,截断魏国东西两部的联系,使安邑陷于韩、赵、秦四面包围之中。

另在公元前340年,公孙鞅曾趁魏国10万大军在马陵中了孙膑的埋伏之际,亲自率兵攻打魏国,一直打到魏国都城安邑,迫使魏国与秦国讲和。在这样的形势下,魏惠王为了避强秦之锋芒,维持和巩固魏国的霸主地位,更为了便于统治东部地区,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因此,公元前364年夏四月初三日甲寅,魏惠王把都城从今山西南部的安邑,迁到今河南东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也从此开始被称为梁国。

扩展资料

开封市:

开封,古称大梁、陈留、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

历史沿革:

近代的考古发掘中,在开封的万隆岗遗址中,在尉氏县县城西南的断头岗,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开封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

夏朝(帝杼)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他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他还修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城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开封作为败亡国的国都被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

1948年6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因战略需要,旋即撤离。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开封,11月成立开封特别市,省会地位不变。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直辖市。1955年郑州专区驻地迁至开封,改称开封专区,1958年开封市委托开封专区管辖,1962年开封市恢复为省直辖市。

位置境域:

位于黄河中下游,太行山脉东南方,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公里,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底,开封市下辖5个市辖区、4个县: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梁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省开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7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