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傣族泼水节是哪一天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和傣族泼水节是哪一天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傣族泼水节是哪一天

本文目录

  1.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 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3. 傣族的风俗和节日是什么

一、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傣族的传统节日一共三个: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如果您节日期间来到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二、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傣族的传统节日众多,主要有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

开门节(傣语“翁瓦萨”),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傣族的关门节、开门节当天,傣族各村寨的居民们都要去佛寺参加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并且还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傣族的泼水节,傣语叫做“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其重要程度相当汉族的新年,所以泼水节又被称为是“六月新年”。

泼水节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大概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美好的日子”。泼水节一般举行3天,前两天是送旧,是迎新。

在泼水节的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都会沐浴,然后着盛装前去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妇女们会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之后,青年男女退出,然后相互泼水祝福。

花街节是傣族为隆重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三日。节日当天,傣族的上千名青年男女会身着盛装集聚花街。如果情投意合的话,两人就会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两人一起吃。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基本定下了。

傣族传统节日都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其节日习俗也与汉族不同,下面是傣族传统节日习俗简介。

关门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宗教节日。一大早,家家户户东都会蒸彩色糯米饭和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酒席会餐。

(1)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

(3)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

(4)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

(1)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

(2)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安居斋戒结束。主

(3)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等。

在五月端阳当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会汇集到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

(1)男女青年盛装参与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2)老人小孩则带着干粮来听唱。

傣族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接下来的内容中小编会详细为大家介绍:

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泼水节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后来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之后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所以泼水节就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传说,古时这一带红河中住着一条妖龙,作恶多端,每年的正月十三和五月初六,都会威逼花腰傣人要向大江投入猪、牛、羊和美如鲜花般的花腰傣少女作为对它的祭品,否则它即降灾疫给花腰傣村寨。

后来有一个机智勇敢的花腰傣青年叫岩龙,他用自己的才智杀死了妖龙。之后从妖龙的肆虐中获救的花腰傣少女们,穿着艳丽盛装背着秧箩饭,把他团围住,任他挑选看上的姑娘,一起吃秧箩饭。后来就把这日子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六日叫做大花街,也是“花街节”。

三、傣族的风俗和节日是什么

1、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为期三个月。

2、关门节历史悠久,相传佛祖在这一天去给自己的母亲讲经,后来大家就选这天做关门节,并传承了下来。

3、40岁以上的人就可以进奘房诵经、参佛,在节日期间,村里人须轻声细语,走路不远看,不能相互打骂,还不能举行婚礼、不能建造新房。

4、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5、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6、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7、男子服饰: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8、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9、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10、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7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