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报告传来了一些让人既高兴又担忧的消息。高兴的是,2023年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约有130万,这比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任何一年都要少,确实是个令人鼓舞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离2030年消除艾滋病威胁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让人不禁感到忧虑。这种状况提醒我们,在艾滋病防治方面,我们仍需持续付出努力。

艾滋病现状与目标差距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的报告揭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真实状况。2014年我们设定了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包括零新增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但现状与目标尚有差距。这说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加大投入力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已有的小成就,而要全面规划,应对艾滋病带来的挑战。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差距尤为突出,例如某些非洲国家,感染率依然很高,防治资源却十分短缺。

防治艾滋病不仅是政府与医疗机构的职责,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若个人不加以重视,诸如性行为不慎的人群,感染风险便会显著上升。

个人预防措施重要性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发布:新增感染者数量创新低,社会共治终结艾滋  第1张

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提出了预防艾滋病的具体方法。预防艾滋病,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增强个人预防意识,可以有效降低新增感染案例。许多新增病例源于个人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或抱有侥幸心理。例如,一些高校周边,年轻人因缺乏正确的预防知识而感染艾滋病。个人不能仅依赖社会的防治措施,必须自己采取行动。

就基本个人行为而言,严格遵守《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建议至关重要。例如,实行安全的性行为,夫妻间保持忠诚,未成年人应避免过早涉足性行为,这些做法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ABC原则的具体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强调的ABC原则对于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首先,节制欲望是关键,许多青少年若能坚守这一点,便能够避免过早涉足性行为,从而远离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途径。例如,在印度等人口众多且性教育不足的国家,早婚和过早性行为在一些地区使得艾滋病感染率居高不下。

忠诚至关重要。夫妻或稳定伴侣间若能坚守忠诚,便能减少因不洁性行为引发的感染风险。此外,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一手段,在一些性观念较为开放的地区,如美国某些地方,若能确保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那么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将能得到有效控制。

高危行为后的补救措施

人们在遭遇可能感染HIV的高危性行为后,常会感到恐慌。实际上,他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风险。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指出,在性行为后的72小时之内,患者可以去医院接受HI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这一措施为那些因冲动或意外而陷入高危情境的人提供了额外的保护机会。在我国上海等城市,有完善的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这类服务。然而,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仍旧对艾滋病感染深怀忧虑。此外,一些偏远地区可能缺乏必要的医疗资源,无法及时提供这种补救,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艾滋病感染后的症状表现

艾滋病在人体感染后,各个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症状。北京协和医院的曹玮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急性感染初期,大约在感染后的2到4周内,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很多人往往对此不够重视,误以为只是轻微的感冒或其他小病。尤其在偏远农村或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患者可能会因为对症状的错误判断,而错失了早期检测的机会。

艾滋病发展到晚期,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患者可能会遭遇多种感染等严重状况。掌握艾滋病各阶段的症状,对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时就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那些性工作者较多的城市,艾滋病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了解相关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艾滋病治疗的新进展与挑战

近年来,艾滋病治疗确实取得了新进展。抗病毒药物的效果不断提升,患者的耐受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例如,现在患者只需每天服用一片口服药即可控制HIV病毒。此外,近半年来,我国出现了可选的抗HIV长效注射制剂,这简化了艾滋病患者的用药程序。但我们也应注意到,HIV感染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长期用药导致的耐药性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患者。部分长期用药的患者甚至可能面临身体机能下降等新的健康隐患。

艾滋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都需要携手应对。大家认为,向年轻人传授防艾知识,哪种途径或手段最为高效?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并踊跃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