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宫颈癌常常会引发扩散,病患及其家人对于积极治疗的渴望与疾病带来的重重困难,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翁姨在治疗过程中的经历,宛如一场与病魔的长期斗争,其中既有挑战也有希望。

翁姨的病情发现

翁姨在广东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妇科接受PET-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锁骨下淋巴结肿大,代谢活动增强。随后,她接受了局部活检,最终被诊断为晚期宫颈癌,且已有远处转移。这个消息对翁姨和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原本只是例行住院检查,却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此刻,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中,同时也开始积极寻找治疗方案。

翁姨及其家人在经历悲痛后,并未被疾病击垮,反而迅速点燃了对治疗的希望之火。面对癌症,许多患者可能会感到绝望,然而翁姨和她的家人却展现出了坚韧的生命意志,这一点实属难得。

初期积极的西医治疗

翁姨和家人尽管内心痛苦,却都急切地想要积极治疗。因此,她开始了低剂量局部放疗和全身静脉化疗,采用的是白蛋白紫杉醇加上卡铂或顺铂,还有贝伐珠单抗。结果让人高兴,这种疗法迅速使SCC转为阴性。这一阶段的治疗就像黑暗中的微光,给翁姨和家人带来了希望。

癌症相当狡猾。2021年1月,翁姨复查发现SCC又出现了。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腹股沟的淋巴结变大,腹膜后的淋巴结数量也增加了。此外,部分区域的代谢水平比之前有所上升,这说明局部肿瘤的活性还在,这对治疗提出了新的难题。

后续的西医治疗与中医介入

翁姨因病情波动,重返二沙岛医院妇科接受全面静脉化疗。鉴于她的骨髓抑制仅为轻度,且血细胞计数尚在正常范围内,医院决定采用中医治疗和补钾措施。在完成水化治疗后,医院为她制定了化疗方案,包括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和贝伐珠单抗。这种治疗方案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

治疗过程中,中医的加入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医通过观察、听闻、询问和切诊,发现患者长期病痛导致体质虚弱,存在阴阳两虚等多种复杂状况。这表明中医治疗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的整体判断与用药调整

在检查过程中,翁姨的双腿水肿明显减退,皮肤纹理恢复正常。中医综合评估后认为治疗取得了成效,治疗方法保持稳定。目前,主要问题是中焦部位寒湿阻碍。对于大便干燥、排出困难等问题,已经对药物进行了相应调整。

为了减轻苦寒之味,我们弃用了白花蛇舌草和半边莲,改用炮姜替换姜炭以增强脾胃的温暖和驱寒能力。同时,加入陈皮和砂仁以调和气机,缓解恶心呕吐。薏苡仁因恐其利湿过甚而伤阴,故予以去除,并加入肉苁蓉以滋养阴液并促进排便。鉴于化疗后身体虚弱,暂时未加入活血化瘀等较为峻猛的药物。这反映出中医用药需极为精确。

中医对肿瘤发生的理解

中医觉得肿瘤的形成并非迅速之事。正如俗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言,肿瘤是痰、瘀、毒长期积聚在脏腑中,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导致正气逐渐耗损的结果。一旦阳气受损,便无法正常运转,于是阴邪便容易聚集成肿瘤。

李可老中医的观点强调,保留一分元阳便存有一丝生存希望。元阳若强,肿瘤便消减。这揭示了阳气在抗击肿瘤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为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考

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常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攻击性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对于阳气不足的患者来说,可能会使病情恶化。以翁姨为例,在化疗的间歇期进行康复时,中医通过增强正气、调理脾胃、滋养肾脏以及软坚散结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个案例展现了“异病同治”的神奇之处。依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只要辨证准确,治疗范围便能得以拓宽。您认为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将来会有更显著的作用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黎小斌教授分享中医药治疗妇科病经验,晚期宫颈癌患者康复案例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