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频繁拨打中国供应商的电话进行大量采购,这种行为背后存在多种原因。它不仅暴露了中美贸易关税带来的广泛影响,更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美企囤货现象
近期,部分美企在关税实施前夕大举采购。有企业主甚至一夜间就花费约五万美元订购了大量可储存的货物。此类囤积现象并非少数,众多零售商又开始采用特朗普执政时期采用的囤积策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特朗普提出的提高关税的承诺感到忧虑。
美国企业观察到,在2018年的贸易战期间,许多企业提前储备了货物。他们忧虑的是,若关税上升,采购成本将显著提升。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囤积货物,在短期内锁定价格,以便未来能够充足供应商品。
历史经验影响
2018年,当特朗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时,美企便开始提前储备进口商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从当时的进出口数据来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2018年关税实施前增加,而在2019年减少。这一变化表明,在贸易战和关税措施的影响下,企业的行为对贸易额产生了显著影响。
过去那些遭遇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很多公司从中学到了“教训”。因此,他们现在开始大量储备货物,目的是为了防范关税可能再度上升,避免再次陷入成本增加的困境。
关税背后的政治承诺
特朗普承诺将对来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对其他进口商品的最高关税设为20%。这一政治立场让众多美国企业感到忧虑。许多企业家害怕特朗普会实现他的承诺,届时企业运营成本可能会大幅上升。
企业明白,一旦履行政治承诺,进口中国商品的成本将大幅增加。美国的这一高关税政策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因此企业只能依据政策走向来调整其商业计划。
应对关税的措施
美国零售商正在思考多种应对策略。他们担忧,若关税上涨,是否需提升商品的价格。比如,那些从中国进口货物的公司,因关税影响而面临成本上升,他们计划涨价以弥补损失,但又担心这会削弱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有些企业正在考虑是否要寻找中国供应商的其他替代者。这些企业已经与中国的供应商合作进口天然石材多年。现在,它们在考虑可能面临的高额关税问题,同时也在思考是否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的供应商那里。然而,这样的转移也伴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产品质量和成本等。
对贸易额的影响
2017年,美国在我国贸易中所占比例是22%,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降至大约14%。尽管中美两国间的关税持续攀升,但贸易差额的总体趋势并未因此改变。美国从我国进口的电脑和电子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中美贸易额的变动也对多国经济产生了影响。
美国进口自中国的份额因关税而减少,然而,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并未因此缩减。与此同时,美企加大了从越南等地的进口量,而中国则提升了向东南亚等地的出口额,这些现象均反映了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贸易格局变动。
消费者的负担
实际上,关税的最终负担落在了美国消费者的肩上。众多美企为了转嫁关税带来的成本,纷纷提升了产品售价。以某企业为例,在承担了关税费用后,产品价格上升,最终消费者在购买时承担了这笔额外费用。
有些公司虽不敢全面提价,却仍设法让顾客承担部分费用。这样的关税措施导致美国民众的生活开支上升,却并未实现吸引制造业回归的初衷。结果,美国消费者成了贸易摩擦的间接受害者。
各位读者,对于美国企业的这种囤积行为,大家认为它将如何影响中美贸易的未来走向?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或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