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行业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调查结果已初见分晓,所定的反倾销税率之高令人震惊。此举不仅对东南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也使得众多在东南亚设立业务的中国企业面临困境,前景不容乐观。
美国商务部裁定详情
11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光伏电池的反倾销初步裁决。这些国家的反倾销税率从0%到271.28%不等,例如,韩华马来西亚的税率为0%,而越南的税率则高达271.28%。关于反补贴的初步裁决之前就已经公布,并且税率相对较低。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裁决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最终的确定要到2025年的年中。
自2024年4月美国接到太阳能制造贸易联盟委员会的“双反调查”申请后,5月份便开始了这项调查。调查中,对各家企业的状况进行了详尽评估,并据此得出了差异较大的初步结论。
中国企业受影响遭关注
中国多光伏企业在东南亚设有业务,自美国启动调查以来,这些企业受影响的情况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此裁决可能妨碍这些企业在东南亚生产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之前,为了躲避美国多轮次的贸易制裁,我国企业选择了将生产能力转移到东南亚。这些制裁包括针对中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关税、301关税、UFLPA法案以及针对东南亚的反规避调查等。然而,现在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东南亚四国企业面临挑战
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光伏企业面临重创。目前,这只是初步的裁决。但若最终结果确认,税率保持如此之高,它们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将大幅减少,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以越南为例,若271.28%的反倾销税真的实施,向美国出口光伏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部分企业在马来西亚和泰国有所布局,但若税率过高,电池产品也仅能抓住一点市场缝隙。
美国本土光伏产业将受益
在这种“双反”调查的影响下,美国国内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将因IRA补贴的助力而迅速增长。同时,美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也将相应增强。
美国企业将摆脱东南亚低价光伏产品的冲击,逐步扩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而显著改变其发展状况。
应对措施分析
晶澳科技在10月31日明确表示,若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税率提升,公司将采取从美国工厂直接发货的方式来保证供应。同时,公司还将审视除美国和东南亚四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产能投资可能性。这样的应对策略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明智。
其他公司或许能借鉴这种多渠道布局产能的策略,以防过度依赖东南亚的产能向美国出口。
光伏产业未来格局
未来,美国的光伏产品供应模式预计将发生转变,从目前以东南亚地区集中供应变为以“进口原材料+本地生产组件”为主导。隆基绿能的董事长指出,未来,东南亚四国的产能若重新进入美国市场,面临被征税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全球光伏产业的布局将发生改变,各国及企业需重新审视自己在该产业中的角色,产业链上下游的各参与者也将受到不同影响。
关于这件事,大家觉得除了企业现在提出的应对方案,还有没有更佳的解决之道?咱们都来热烈讨论,点个赞、转发一下这篇文章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