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羽绒服和羽绒被成了热门商品,这很正常。但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让不少消费者失望。许多人期待着买到真货,却可能买到假货,这是羽绒市场的一大难题。

羽绒制品造假严重

冬季伪劣羽绒制品泛滥:央视揭露假羽绒服以丝代绒,电商平台直播销售问题严重  第1张

目前,线上线下羽绒市场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据央视新闻和潮新闻记者的调查,一些所谓的羽绒产品,其实填充物并非羽绒,而是其他材质。那些标称含有70%绒的羽绒服,经过专业检测,绒子含量几乎为零。这些产品的成本仅40元左右,却打着羽绒制品的旗号销售。在电商平台,许多价格低至百元的羽绒服,很可能都是假冒的。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很多消费者对此毫无防范,很容易上当受骗。

识别真伪的难点

区分真伪羽绒服挺困难。首先,有些不法商家在标签上做手脚。再者,即便有羽绒卖家提供的检测证明,也不能全信。通常,消费者只能用简单方法先做个初步判断。比如,看价格,一件充绒量大约100克的薄羽绒服,若售价不到200元,很可能就是假冒伪劣。而且,消费者很难找到更专业准确的鉴定方法。很多时候,只有穿上后才会发现保暖性不好、有异味、易钻绒等问题。

冬季伪劣羽绒制品泛滥:央视揭露假羽绒服以丝代绒,电商平台直播销售问题严重  第2张

造假成本与售价

伪劣羽绒服的制作成本低得令人难以置信,比如那些含有“飞丝”的次品,成本甚至不到40元。然而,它们在市场上的售价却并不便宜,有些直播平台宣称是“工厂直销”,百元就能买到所谓的羽绒服。而正常企业生产高品质羽绒服,成本则相对较高。正规企业会选择优质原料,而不是使用飞丝或羽丝填充。这种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巨大差异,揭示了造假背后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不法商家敢于造假的一个原因。

新国标带来改变

冬季伪劣羽绒制品泛滥:央视揭露假羽绒服以丝代绒,电商平台直播销售问题严重  第3张

自2022年4月起推行的GB/—2021《羽绒服装》新国家标准设有详细规定。其中,“含绒量”被更名为“绒子含量”,并要求绒子含量必须达到50%以上才可称作羽绒服装。此举对整顿羽绒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新标准使得羽绒产品的定义更为明确,规范更为严格。尽管如此,市场上依然存在造假行为,这反映出在国标实施与监管环节上尚存不足。

对消费者健康的威胁

伪劣羽绒服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特别是儿童,他们的肌肤较为敏感,劣质产品对他们的影响更为严重。这类羽绒服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原因是填充物可能含有病菌,同时保暖效果不佳。这些假冒产品的质量不达标,可能存在异味、钻绒等问题,均可能损害穿着者的健康。消费者本想购买保暖舒适的衣物,却可能遭遇健康风险。

鉴别真假的方法

冬季伪劣羽绒制品泛滥:央视揭露假羽绒服以丝代绒,电商平台直播销售问题严重  第4张

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需学会辨别真伪。应检查商品标签,核实产品是否标明为羽绒服,是否遵循新国标,以及绒子含量是否符合标准。同时,可通过按压羽绒服来测试其回弹力,若能快速恢复原状,则绒子质量较好。此外,还应搓揉缝合处,观察是否有绒毛脱落。同时,留意羽绒服的气味,如有不寻常的味道,可能为劣质产品。

买羽绒制品时消费者心里都很忐忑,怎样才能让市场更清朗?期待大家分享见解或经历,也请大家点赞,让更多人关注羽绒制品的造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