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落下帷幕,犹如一部好戏落幕,但那些故事仍在观众心间回荡。特别是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总工程师张晓玉,他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暮年壮志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闭幕,75岁张晓玉教授分享康复工程创新故事  第1张

张晓玉今年75岁,退休已有十几个年头。然而,他的精神状态却宛如年轻人。在福祉博览会期间,他步履轻盈,完全不见老态龙钟。尽管他已卸下了工作中的重担,但他并未离开这个他奉献了无数岁月的领域。这源于他深沉的热爱。无论是亲临现场,还是关注各类产品,他都投入其中。这种热情非一日之功,而是多年来的坚持。

岁月流逝,诸多事物随之消逝,但张晓玉对康复工程的热情依旧不减。他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此,即便退休,也未曾想过与这一领域割舍。他宛如一名忠实的守护者,始终坚守在康复工程身旁。

跨国交易的小插曲

2017年福祉博览会上,有一件让人深思的事情发生。张晓玉对韩国的一款上门助浴产品印象深刻,便打算购买样品。前一天双方已谈妥价格,然而第二天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对方担心产品被模仿。这一情况体现了各国在康复辅具领域的竞争时存在的戒备心理。虽然听起来有些无奈,但这却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现象。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闭幕,75岁张晓玉教授分享康复工程创新故事  第2张

这件事反映出,康复辅具行业在国际上竞争颇为激烈。商业利益与新技术共享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这种冲突可能会对像中国这样迫切需要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的国家,在推进相关工作时造成阻碍。

每届参加的坚守

张晓玉连续参加了17届福祉博览会,几乎每届都出现在现场。这样的坚持实属不易。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他的这种持之以恒更显珍贵。他特别关注失能老人的用品,这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相契合。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的参与显得尤为宝贵。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闭幕,75岁张晓玉教授分享康复工程创新故事  第3张

他在每一届的博览会上,都目睹了各种进步与变迁。他的参与,或许正是这个博览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每当他出席,都为这个领域的交流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内行眼光尽显

张晓玉在展会摊位前表现得专业度很高。他对各类产品进行了详尽的咨询,提出的建议颇具洞察力。比如,在查看防压疮床垫时,他强调不仅要预防风险,更要具备治疗功能。这些观点源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充分考虑了实际使用效果。这样的专业建议为商家提供了不少启发。

他能迅速发现产品中的问题,这对产品的改良和提升极为关键。他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更深入地考虑了用户实际需求。这得益于他多年来在该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厚修养。

国内外差距的认识

张晓玉深刻意识到,我国康复辅具行业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过去我们落后了三四十年,虽然现在有所进步,但高端产品仍被国外掌握。他明白国内必须加紧追赶,举办博览会正是了解国外先进水平的好时机。这反映出他对我国康复辅具行业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方向。

面临发展中的诸多挑战,我们仍需关注正向发展的势头。张晓玉的言论鼓舞了国内企业和相关机构,促使他们重视这一差距,并积极致力于缩小这一差距。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闭幕,75岁张晓玉教授分享康复工程创新故事  第4张

对数字化发展的期待

张晓玉观察到,我国康复辅助设备在数字化方面存在短板。尽管已有一些成果,但总体数量有限。这将是未来我们需着力改进的领域。数字化有望为康复辅助设备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的机遇。他的言论也为国内企业的研发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企业应着手提升现有产品的数字化水平,以此来增强产品技术性。这样做对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立足都至关重要。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闭幕,75岁张晓玉教授分享康复工程创新故事  第5张

张晓玉这位前辈还在为康复辅具领域不懈奋斗,这样的精神是否触动了大家的心?期待大家能点赞或转发这篇文章,同时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