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类体系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类名称看似相似,实则内容差异显著。比如,在不同国家标准下,分类方式就有所不同。这种混乱的状况,对食品添加剂的判定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食品分类体系众多的现状
GB2761-2017至GB2763-2021等一系列标准,以及生产许可分类等众多体系并存。以GB2761-2017为例,它涵盖了10大类食品及其亚类,形成多级分类。而GB2763-2021则是按照原料分为11大类。这些体系各自独立,内容各有区别。在食品行业中,这些并行存在的体系带来了差异,给相关人员带来了困扰。
标准数量上的差异显而易见,分类的依据也各不相同。因此,从业者必须牢记这些标准。不同的分类体系会对各种评估产生影响。比如,在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添加剂时,常常会出现意见分歧。
同一产品在不同体系的分类不同
以馒头为例,依照生产许可的分类方法,人们可能会误以为它在GB2760-2014标准中被归类为糕点,从而可以使用甜蜜素。而凉果和蜜饯在不同的标准中,分类也有所不同。GB2760-2014标准与即将被废止的《GB/T10782-2006蜜饯通则》相比,不仅分类小类数量存在差异,定义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确定添加剂的使用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有些企业想要依照特定类别使用添加剂,却因所属另一类别标准限制而无法实施。在凉果等产品的含水量上,不同标准有着不同的界定,这使得产品在不同标准间不断变动,给生产环节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结合多种元素定义食品类别
名称之外,《食品工业基本术语》等标准亦能依据主要原料和工艺来区分食品类别。以GB2760为例,它便是以主要原料和加工工艺作为分类依据。对于速冻调制食品这类产品,即便生产许可的分类一致,但由于原料和工艺的不同,在GB2760的分类体系中仍会被划分为不同类别。因此,食品企业必须对各种分类标准有深入的了解。
若采用这种结合方式来做出判断,便能有效减少错误分类的情况。产品名称或许相同,但原料和工艺却大相径庭,分类自然也就有所区别。这无疑是企业确保产品合法合规生产的必要手段。
食用方式的辅助判定
在原料和工艺无法明确判断的情况下,食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以薄荷叶为例,不同的食用方式可以使它成为代用茶。这种做法在模糊分类中为食品性质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此外,食用方式还是食品众多属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众多地方特色食品,因其独特的食用方法,在分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明确食用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对食品进行分类,进而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添加剂等。
各分类系统易混淆的危害
多系统混淆往往引发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如超量或误用,这些问题都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企业在进行分类判断时若出现错误,那么依据错误分类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这种混淆现象不仅会打乱市场秩序,而且不同企业由于对标准的不同理解,导致它们对产品的分类判定各异,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产品分类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这种情况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得监管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综合考量的必要性
确定食品分类时,需全面考虑原料、制作工艺、执行标准及食用方式等因素,这至关重要。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设定分类体系,则是核心所在。如此一来,食品的生产、销售和监管便能有序进行,确保各项活动沿着正确的路径发展。
对于那些虽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却冠以普通名称的产品,通过综合判断,我们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归类。大家是否曾因食品分类体系繁复而感到困惑?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并积极参与我们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