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呼吸道疾病频发,这又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今年,和去年相比,就医人数的变化、孩子生病处理不当、交叉感染的防范、用药错误、特殊病毒对婴幼儿的威胁,还有孩子不发烧却患上肺炎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今年呼吸道传染病就诊量的变化
冬天呼吸道疾病频发,但今年和去年同时间段相比,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数量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大家预防意识提升的成效。或许很多家庭增加了日常的防护工作,比如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等。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掉以轻心,疾病仍有复发的可能。我们还得继续留意可能出现的风险,坚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这种减少背后是否还有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等因素,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
去医院的人或许能察觉到今年和去年在等候时间上的不同,这表明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然而,这也让人担忧可能存在个别患者受到忽视的情况。
孩子必须就医的情况
家长最担忧的是孩子患上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孩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脸色变紫、频繁呕吐且无法喝水,就得立刻去医院。健康的孩子通常活力十足,若孩子显得没精神,可能病情不轻。正常情况下,呼吸频率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突然明显加快,可能暗示肺部存在严重问题。
家长们常常犯难,怎样分辨普通感冒和严重疾病?比如体温持续升高、咳嗽时间过长且未见改善,这些都是需要及时就医的信号。毕竟孩子的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一旦错过治疗时机,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就诊时的注意事项
家长带孩子去医馆看病时,细节同样重要。医馆是病原体聚集的地方,若防护不当,极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目前,不少病童和其家长在就诊时未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这实属不当。佩戴口罩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和叠加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就医时需详细说明孩子的症状,如咳嗽起始时间、是否有痰、体温变化等,这对医生准确诊断病情大有裨益。
请携带好以往的病历资料,这样医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的病情历史。某些慢性病症或过敏情况,对于现在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吸入性药物的正确使用
治疗呼吸道疾病时,吸入式药物被广泛采用。比如雾化治疗等,都是常见疗法。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使用这类药物时,操作方式存在偏差。比如,他们可能没有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吸入,或是吸入的频率不准确。
药物效果可能因此受损,因此家长们必须详查用药指南,或者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药剂师在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指导家长正确用药。
婴幼儿需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要特别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侵袭。数据显示,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正在上升。这种病毒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原。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来说,感染这种病毒的风险很高,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婴儿得病后会有发热、咳嗽等表现,病情可能发展为细支气管炎或喘憋性肺炎。肺部检查常发现咳嗽和喘息的迹象,尤其在小宝宝身上,这些症状更为突出。而且,这些症状对宝宝的肺部功能可能造成长期影响。成人感染后,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但他们却更容易将病毒传给小孩。
孩子不发烧得肺炎的情况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问题颇为常见。许多家长不解,孩子即便没有发烧,也会患上肺炎。这种感染的初期症状与其他病毒相仿,比如嗓子不适、轻微咳嗽。而在学龄儿童中,这种症状往往以干咳为主。
看似病情不重,然而咳嗽若持续加剧、次数增多,便有可能演变为肺炎。家长若见孩子并无发热,咳嗽也不剧烈,往往容易放松警惕。此时,必须对孩子的健康状况保持高度关注,一旦有需要,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家长们,你们在预防孩子呼吸道疾病上,有没自己的小技巧或感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把这篇文章传播开来,帮助更多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