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多家医院门前,出现了小卡片,上面标示的挂号和陪诊服务看似便捷,实则背后涉及号贩子的非法行为。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了医疗挂号秩序,还让患者看病的费用显著提升,成为一大困扰。
号贩子的手段
沈阳的号贩子们手法繁多。他们动用软件侵入医院电脑系统抢夺号源,比如在2024年2月至10月间,就有9个团伙通过不同手段抢夺了23000多个号。此外,他们还实行“一退一抢”的策略,先用自己的信息抢号吸引客户,然后退回,再用患者信息再次抢号。这种方式导致原本只需1分钟的正常挂号流程变得混乱。
号贩子们彼此联系紧密,互相勾结。他们形成小团体,主要成员抢购号源后转手给其他人卖,这样很容易控制号源,使得普通患者难以抢到号。
患者的无奈之举
患者在正规途径挂号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宋先生为家人预约甲状腺病专家号,尽管尝试了一周,却始终未能成功。为了不耽误病情治疗,他不得不求助于号贩子。张先生原本只需支付60元就能挂上教授号,但号贩子却索价高达500元,尽管如此,张先生也只能购买,因为他别无选择。
患者就医心切,即便知道挂号中介收费过高,也只得忍受。那些热门的号源全被中介把持,患者因担心亲人的健康状况,为了能尽快治疗,只能不惜重金购买挂号。
号贩子的盈利
号贩子通过赚取高额差价获利。原本仅几十元的挂号费,经他们之手,竟能飙升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例如,热门专家号被炒至3000元。在2024年2月至10月这段时间里,他们参与6家医院的抢号活动,累计抢号超过23000次,总共获利超过300万元。
他们通过不正当途径赚取利润。患者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在这种市场垄断的背景下,只能任人宰割。他们一旦抢到挂号资源,便随意提高费用。
回顾号贩子的演变历史,过去在未实行网络挂号时,他们因排队获取号源而受到过治安方面的处罚。如今,他们转战网络,将体力竞争转变为开发软件抢夺号源,技术手段愈发隐蔽,却同时也陷入了更深层次的犯罪泥潭。
这一变化显现了监管工作遭遇的新挑战。技术不断发展,号贩子的作案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使得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医院和警方必须持续调整他们的应对措施。
对患者的危害
患者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为了获取号源,不得不支付远超正常水平的费用,这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比如,宋先生花费200元挂号,张先生则花费500元,这些费用在正常情况下是无需支付的。
就医体验明显下降。尽管患者在号贩子的帮助下可能提前就诊,但他们仍会担忧挂号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内心焦虑不安,无法专心看病。
打击号贩子的必要性
医院秩序遭到破坏。患者难以顺利挂号,专家号成了敛财手段,这对医院的声誉和就医环境造成了伤害。若此状况持续,医院的形象将严重受损。
社会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均衡。急症患者可能因号贩子无法挂号,延误病情。这违背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则。你是否有过被号贩子欺骗挂号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