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众普遍关注医疗难题,即看病既难又贵。1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改委、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医患双方带来了新的希望。

检查检验在医疗中的地位

医疗服务中,检查检验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其比例在医疗活动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病情诊断的准确性。通常,医生依据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此外,检查检验还需患者支付不菲的费用。若每次就医需重新进行检查,既浪费金钱,也可能导致治疗延误。这种做法既不经济,又让患者感到烦恼。因此,不同医疗机构间对检查检验结果的相互认可显得尤为必要。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互认检查结果可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运用效率。目前,不少医院面临患者过于集中的问题,资源分配极不均衡。若能广泛实施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低级别医院便可以先行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依据现有检查结果评估病情,这样既能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又不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据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4个省份互认的项目超过100项,其中北京、江苏、浙江等地互认项目较多,这充分说明了资源整合的巨大潜力。

控制医疗费用

反复的复查对病人而言,往往意味着不必要的医疗开销。比如,一个病人在不同医院间来回治疗,每家医院都要求再做一次检查,这就会带来额外的费用。结果互认可以有效减少这种费用的增加。这对控制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也有积极作用,可以使有限的医保资金更多地用于真正的医疗救治。现在,许多省份正在努力研究如何通过结果互认来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

国家卫健委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患者体验  第1张

各地积极探索成果

各地在检验结果互认领域积极尝试,成效显著。江苏全省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接入影像云平台,方便了影像检查结果的省内共享。浙江的互认系统覆盖面广泛,包括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京津冀鲁地区已有1100多家医疗机构加入跨区域互认,涵盖60项临床检验结果项目。川渝两地935家医院互认161项。这些成果反映了各地正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服务。

文件的巩固与创新

此次七部门发布的文件,首先是对已有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巩固。之前各地方的成功做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延续。其次,文件还着手于制度的高层设计,加强了技术支持的保障,推进了一系列创新工作。这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落实提供了更坚实的政策支持。同时,针对不同时间段,从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到全国范围,都设定了具体的目标,并对任务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要求。

未来的展望

《指导意见》的推进下,2025年、2027年及2030年的目标引人注目。我们期待医院间的隔阂能逐步消除,患者就医体验显著提升。你们地区医院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进展如何?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