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粮食产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粮食损耗和浪费问题突出,对外依赖性也在增强。这些现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矛盾,亟待我们深入研究。

国家出台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强化违法惩治,确保粮食安全  第1张

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趋势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粮食总产量成功达到6.95亿吨,连续增长20年。同时,预计2024年粮食产量将首次超过1.4万亿斤。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在粮食增产方面成绩斐然。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基层干部积极推广农业技术,确保耕地得到充分利用。但这也不能让我们对粮食安全掉以轻心,粮食产量增速放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国家出台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强化违法惩治,确保粮食安全  第2张

粮食进口情况凸显安全重要性

202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达到8418万吨,同比增长了4.7%。尽管我国粮食总体供应有保障,但部分地区粮食自给率仍不高。以2023年为例,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不足20%,产销平衡区则有三分之一的粮食缺口。进口粮食是国际贸易的常规做法,但这一增长速度提醒我们,必须重视本土粮食的生产与保障,以确保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能够稳定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过度依赖进口可能会让我国在粮食安全上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存在风险。

粮食损耗浪费触目惊心

我国粮食在产后环节的损耗情况较为严重。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经过计算,发现全国每年在消费环节浪费的粮食大约相当于1000亿斤,足够3.5亿人食用一年。同时,《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的总体损耗浪费率高达22.7%,2022年粮食损耗浪费总量达到了4.6亿吨,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8万亿元。无论是家庭餐桌上的剩饭剩菜,还是餐饮企业未能妥善处理的食物,都在不断加剧粮食的损失,这些问题亟需得到改善。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

国家出台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强化违法惩治,确保粮食安全  第3张

中央强调“保障粮食自给、保障口粮安全”的新粮食安全理念。全球粮食问题严峻,2023年约7.33亿人受饥饿困扰。我国人口众多,确立了“以我国为主、立足国内、保障产能、适量进口、科技助力”的战略。保障民众有饭吃、吃上好饭,是关乎国家民生的大事。确保粮食安全,有利于稳定社会大局,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相关法律与方案的保障作用

《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实施以及《行动方案》等措施,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步骤。这些法律和方案旨在减少粮食及食品在各个阶段的损失和浪费。它们如同粮食安全领域的屏障,为粮食生产、储存、运输、消费等环节提供了操作指南。从企业加工规范化到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粮食消费观念,这一系列规范都起到了引导作用。

企业助力粮食安全保障

许多公司投身于维护粮食安全的工作。比如,先正达集团带来了能防治农业病虫害、提高产量的优质种子。伊利成为在新西兰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国乳品企业,为粮食的多样化供应贡献力量。这些企业扩大了农业安全的社会化力量,他们不仅拥有资金,还掌握着技术。现在,随着这些企业的加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出台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强化违法惩治,确保粮食安全  第4张

许多人以为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粮食危机不必担忧。但当你知晓我国现有粮食损耗和浪费状况,以及各地粮食自给自足的水平,你是否还这么想?我们期待更多人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欢迎留言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