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里,药品集中采购一直备受关注。这次的第十批采购信息,亮点多多,从参与的企业和产品数量,到市场占有率,再到规则的变动,都有许多值得深入讨论的地方。

集采规模宏大

集采活动规模较大,涉及62个品种,135个品规,1800多个批文,由近600家企业提供。市场份额超过400亿。如此巨大的规模显示了集采在医药领域的强大影响力。众多企业参与,品种和品规众多,几乎囊括了整个医药市场。这不仅使更多患者能享受到集采带来的低价药品,也体现了国家对医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正逐步规范药品供应和价格等方面。

这次采购活动从结果实施日开始,将持续到2027年12月31日。而且,每年都有续签的可能。这样的安排既为药企提供了稳定感,又让市场有机会持续调整。

第十批全国药品集采正式启动,62个品种涉及超400亿元市场  第1张

规则调整的必要性

集采的规则持续在变化。以前有过企业串通投标的情况,年初第七批集采中就有六家企业因此受到处理。这反映出过去的规则存在不足。因此,在第十批集采中,国家医保局进行了积极的调整。比如,他们制定了措施来避免串标风险,并对申报同品种药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等相关关联情况制定了具体规则。此外,之前各轮集采中关于报量原则等规则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过去加入评标品种挺不容易,得借助地方集中采购来变通。现在,签约方式让医保部门在管理药品价格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些调整都是为了确保集中采购能顺利进行,规范药企的竞争,最终使药品价格更合理,保护民众用药权益。

药企竞争新态势

第十批药品集中采购中,药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新规定下,降幅达到50%的药品可以入选,但改为不超过同类药品最低“单位可比价”的1.8倍即可入选。这使得更多企业有了进入竞争的资格。特别是在某些药品品种中,最高有效申报价较低且参与竞争的厂家众多时,竞争变得尤为激烈。但单纯降价可能会导致企业亏损。

多家申报的临床品种竞争激烈,但仅有一家企业能中标并获得一半的采购量。这迫使药企重新考虑报价策略。此外,新增的复活机制允许企业在入围后降低价格。规则的多样变化让药企的竞争迈入新阶段。

第十批全国药品集采正式启动,62个品种涉及超400亿元市场  第2张

药品追溯码的强调

公告中反复提及“药品追溯码”,强调其需标注在入选集中采购药品的包装上,否则将违反规定。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承载着深远的意义。药品追溯码的存在,对于药品从生产到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进行有效监管。

明年一月初,医保局将推出药品“追溯码”系统,届时集采药品将纳入监管范围。此举旨在提升药品安全质量,让民众用药更安心。若药品出现问题时,通过追溯码能快速锁定问题环节,便于责任追究。

对临床使用的影响

一年一度的签约机制既提升了药企的入选概率,又有效确保了集采药品在临床上的稳定供应。在新的规则下,通过竞争形成的合理价格药品,其供应将更为稳定。过去某些药品虽然通过了评价,但难以合理地参与集采并应用于临床,现在这一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

第十批全国药品集采正式启动,62个品种涉及超400亿元市场  第3张

新的报价机制和规定同样会对药品在医疗实践中的获取和用量产生影响。若中标价格合理,药企便能获得盈利空间,这有助于保障药品的生产,进而提高临床药品供应的稳定性。

企业培训会相关

依照既定安排,企业培训会议即将举行。企业可以下载相关PPT进行学习。这样做有助于药企更好地理解集中采购文件,按照规定高效地筹备投标事宜。对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掌握规则、减少经营风险的好时机。

在整个集采过程中,企业如能透彻理解规则,便能使得流程更加顺畅。经过培训,企业能够深入掌握知识,这样在投标和报价阶段,错误就会减少,进而提升集采的整体成效。

大家对第十批集中采购的新规定有何看法?它对药品价格及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欢迎发表意见,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