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发病率上升,年轻化趋势明显,了解六大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第1张

现今,脑梗这种隐匿的疾病愈发常见,连年轻人也难以幸免。不少年轻人刚过二十岁便患上脑梗,而且其高复发率令人忧虑。因此,及时识别和预防康复变得尤为重要。

脑梗的发病机制

脑梗,亦称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脑部组织和细胞一旦血液供应受阻,便容易发生坏死或病变,进而引发临床症状。这些变化在人体内不知不觉地进行,多数人起初可能毫无察觉,直到症状恶化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在医院里,常可见到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未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脑梗,从而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脑部血液流通若有微小的阻塞或不畅,这可能是脑梗塞的起点。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启动,便可能引发一连串严重后果。

脑梗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是导致脑梗的关键风险因素,它与脑梗的风险成正比,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都可能导致脑梗的发生。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脑梗发病率远高于血压正常的人群。糖尿病同样不可忽视,糖尿病患者患脑梗的风险显著高于常人。长期跟踪调查糖尿病患者发现,脑梗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此外,高血糖还会加剧脑梗后的脑部损伤。血压过度下降也是脑梗的诱因之一。高血脂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情绪因素,如暴怒、长期抑郁焦虑,血管神经调节异常或脑血管收缩,也容易引发脑梗。季节变化时,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的变化容易诱发脑梗。过度劳累、吸烟饮酒、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行为都会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增加患脑梗的风险。

脑梗发作前的症状

脑梗发作前,人体会显现出一些预兆。患者会经历频繁的头痛和眩晕,有时甚至出现短暂的视物旋转,但这些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就会恢复正常,这是大脑在向我们传递警示。许多患者在回忆起这些症状时,都表示当时并未重视,误以为只是劳累或休息不足所致。吞咽困难、言语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迅速陷入昏迷,这表明脑部功能已经受损。此外,由于脑血管的影响,肢体功能可能出现障碍,导致共济失调和平衡失调,患者容易跌倒。发病前,患者还可能出现语言和精神上的变化,如发音和书写困难、情绪波动等。当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大多数病人在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前5至10天会频繁打哈欠。

脑梗后的康复要点

脑梗后的恢复阶段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康复措施涉及多个领域,比如在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是很有益的,比如粗粮、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调节糖脂代谢和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在服用药物时,患者面临出血的风险,尤其是在使用抗凝血药物时,需要注意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症状,并应避免跌倒、拔牙等可能导致出血的活动。此外,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关键,患者需要努力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

脑梗康复的专业途径

康复治疗需着重专业途径。在我国各地的大型医院中,康复医学科或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均能提供康复评估和治疗服务。康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专属的康复治疗方案。例如,运动治疗可以增强肢体力量和灵活性,许多患者在经过运动康复治疗后,逐步恢复了自主行走的能力。此外,作业治疗、言语和吞咽障碍治疗、认知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而且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积极作用。

重视预防的呼唤

了解了脑梗的各种风险要素、发病先兆及恢复途径,我们日常生活中理应更加注重预防脑梗。从今日起,我们应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主动调节血压、血糖和血脂,留意身体任何异常变化。这样做,或许能阻止脑梗降临在我们或家人身上。希望读完这篇文章后,大家能积极传播,让更多的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