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是一场集结全球智慧、助力科学素质提升的盛会。大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对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公众均产生深远影响。
大会基本信息
2024年12月5日至6日,北京将成为大会的举办地。此次大会以“增强科学素养,助力共同进步”为核心议题。时间确定,地点清晰,议题紧密关联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在北京这样文化科技氛围浓厚的地方举办,自然拥有优越的传播和交流条件。中国科协作为主办方,在此环境中举办大会,旨在更有效地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讨论。而且,该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观察参与人数,有来自23个国家及1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将要出席,总计大约有400人。其中,海外嘉宾预计将超过60位。由此可见,该活动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重要研讨议题
大会聚焦多个核心话题进行讨论。比如,提高科学素养以推动持续发展,这是顺应当前全球发展趋势的。当前,全球在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遭遇挑战,增强公众科学素养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比如掌握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此外,前沿科普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也是讨论的内容。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先进的科普方式有助于创新成果更广泛地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比如对新兴的量子计算技术进行科普,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该领域的创新研究。
公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受到广泛关注。这要求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学校与企业合作推广科学课程为例,学校搭建平台,企业提供实际案例和资源。
大会环节设置
大会安排了开幕式、主旨演讲、五个专题讨论会和实地考察等环节。开幕式旨在向公众清晰传达大会的核心内容和目标。主旨演讲将由专家发表关于提升科学素养的高质量观点。专题讨论会专注于特定议题,便于与会者深入交流和探讨。实地考察活动则能增强参会者的直观体验。其中五个专题讨论会针对不同的小议题,有望吸引不同兴趣的群体参与,例如,对特定区域科普建设感兴趣的人可以参加相应的讨论会。
有专门的专题活动叫做“科普大咖谈”。我们邀请了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的国内外获奖者进行演讲和交流。他们在提高全球公众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讲述如何在各种社会文化环境中激发和培养科普及科学传播人才。这些经验也为国内外科普事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例。
《科普法》修订与之关联
今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这是该法自实施22年来的首次修订。修订草案中提到了“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科普对外合作与交流”以及“国际科普”等相关内容。大会持续建设的国际化科普交流平台,正好与这些内容相契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次修订表明科普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通过对外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普经验。大会作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能够让我们分享各国在“国际科普”领域的新观点和新做法。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相关
2019年,中国科协着手组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该组织的发展对大会至关重要。目前,筹备委员会的成员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来自27个国家的44家成员和观察员组织,预计此次大会将有50家加入。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参与,显示了国际社会对该组织的关注和期待。这有助于巩固和扩大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的根基,使其更加强大。它犹如一条纽带,将不同国家的科普力量连接起来,在大会上实现交流与促进。
大会的全球影响力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为国际科普界搭建了交流的平台。随着国际社会科技发展的快速,各国在科普领域的水平存在差异。大会使得各国代表有机会交流信息和分享经验。与会代表来自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他们携带着各自的理念和科研成果。比如,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可能在科普资金投入和高端项目实施上具有优势,而亚洲的一些国家则在科普内容的普及性和适用性上表现出色。通过这次大会,各国都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您对本次大会有何特别的期望或想法?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