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人们正研究如何更高效地分配医疗资源。特别是,医院间能否相互认可检验结果,这一点对病人看病的便捷性和舒适度至关重要。许多人都有过重复检查的经历,这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金钱。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迅速发展。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现状

我国24个省份实施了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北京、江苏和浙江的成效尤为突出,分别达成了481项、478项和443项互认。这说明这些地方在整合医疗资源和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决心很大。而且,不少跨区域的医疗联盟也在积极探索,比如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四地已有超过1100家医疗机构加入互认,涵盖的临床检验项目有60项。这些做法使得区域内患者就医时能获得更加便捷的服务。

相互认可检验结果并非易事,据各地数据反映,这一进程正在逐步推进。然而,在全国范围内,这种进展遇到了不少推进的阻碍。

政策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11月27日,我国卫健委、发改委、财政部、医保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该政策确立了多项目标。预计到2025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将实现所有项目的互认。各地市医疗机构互认的项目数量将突破200项。到2030年,全国将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结果互通共享体系。这些目标的设立,为各地医疗机构指明了发展方向。

保证产品品质与安全是基础,医生的判断成为衡量标杆。这缘于医疗流程的复杂性。现实中,不同医疗机构在检测设备、技术和人员能力上或有不同。在推广互认体系之际,政策亦需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不能因互认而忽略品质与安全。

判断检查检验结果能否互认的依据

焦雅辉指出,在诊疗过程中,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首先,病人的身体活动和病情变化可能会导致结果发生变化。其次,检测设备的分辨率不足,可能会让微小结节或病灶难以被察觉,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即使是同一项目的检测,不同病人的结果是否可以相互认可,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作出评估。若某患者在A院进行了CT扫描,转至B院接受治疗,B院医生发现病情出现新变,或原CT扫描图像不够清晰,难以满足当前治疗和诊断需求,B院可能不会直接认可那份CT扫描结果。

需要重新检查的情况

焦雅辉指出,有六种情形下,医生在接诊时需考虑安排复查。比如,当病情发生改变,检查或检验结果与实际症状、疾病诊断不一致时,原来的检查结果可能无法正确指导治疗,这时进行复查就显得特别重要。

疾病在进展时,检查结果若变动迅速,或者这些检查对于确诊和治疗极为关键,为确保诊断和治疗精确无误,必须安排复检。在紧急救治时,需迅速依据检查结果展开治疗,而复检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加精确和即时的信息。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复查期间,医院及相关人员需向患者详尽说明情况。患者可能对互认机制有所误解,若解释不够透彻,便可能引发医患之间的冲突。

在看病的时候,病人们常常感到疑惑,即便有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定,为什么还要再做一次检查。如果医生只是强硬地要求复查却不说明理由,病人可能会觉得医疗费用额外增加,对医生产生不高兴的情绪。

未来的展望</i>

国家卫健委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患者体验  第1张

政策正在逐步推行,信息平台也在不断进步,全国范围内检验结果的互相认可工作有望持续进步。各地正逐步提升检验标准的统一度。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将加入这一认可体系,预计到2030年,常见的检查检验结果有望在各个区域以及不同医疗单位间实现共享与互相认可。

在这个阶段,病人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辛劳和费用,还能有效分配医疗资源。然而,也得应对技术和认识上的众多难题。

我们希望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体系能更加健全。在看病时,您是否遇到过因为检查结果不被其他医院接受而带来的麻烦?请您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