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突降,大家纷纷拿出暖手宝、电热毯等取暖工具。但由此引发的烫伤事故却接连不断,确实让人忧虑。本是为了追求温暖,却意外受伤,这种矛盾现象亟需关注。

低温烫伤高发态势

气温下降后,大家对取暖工具的需求明显增多。北京部分社区的居民开始使用电热毯等。在上海,暖手宝成了许多人出行的常备物品。数据显示,每年这个时期因取暖而烫伤的人数持续增加,许多人不知不觉中遭受了烫伤。这不仅让受伤者身体疼痛,还给他们带来了后续治疗的困扰。

冬季取暖设备使用需谨慎,警惕低温烫伤风险及预防措施  第1张

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重视,不能因为取暖工具的便捷性而忽略了其中潜在的风险。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深刻认识到取暖工具可能引发的烫伤危害。

暖贴使用不当案例

新闻中提到,某地一女士睡前直接将暖贴贴在皮肤上。这样的做法相当危险,却鲜有人警觉。等到她醒来觉得烫时,皮肤已遭受严重伤害。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即便是日常看似平凡的暖贴,使用不当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生活中,类似因安全意识不足而受伤的案例屡见不鲜。很多人认为暖宝宝体积小,操作简便,未经仔细阅读说明书便随意使用,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不适。

低温烫伤的表现种类

接触45到60摄氏度的物品,皮肤可能已遭烫伤。低温烫伤的症状有多种。若是一度烫伤,皮肤会变红、轻微肿胀,并出现红斑,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有些人用暖手宝后,手部皮肤会稍微泛红,这或许就是一度烫伤的迹象。

烫伤若出现水疱,可区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种。水疱的出现意味着伤情较为严重。至于三度烫伤,皮肤会形成焦痂,这属于深度损伤。掌握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迅速识别烫伤的严重性。

预防低温烫伤措施

切勿让加热器具与肌肤直接接触。在广州,众多家庭在用电热毯时,都会在它上面加铺一层轻薄的毯子,这样的做法是相当明智的。再者,记得要定期将设备关闭。比如在东北,许多居民使用暖手宝,用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将其关闭。

留意皮肤触感,若觉不适应立即远离热源。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皮肤对热反应迟钝的特殊群体,使用取暖工具需格外小心。同时,老人和儿童在使用时也应得到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低温烫伤科学处理

皮肤一旦出现红肿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接触热源。若皮肤变红,应采取降温措施,用流动冷水冲洗约三十分钟,切记不要使用冰水或冰块以防冻伤。若出现水疱,切勿自行挤压,应尽快就医处理。

二度或更严重烫伤的情况,必须及时就医治疗。以武汉部分医院为例,冬季时常会有大量低温烫伤患者被接收。若这些患者治疗不及时,伤口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安全取暖意识需普及

如今,众多人仅依赖取暖工具,却对低温烫伤的危害知之甚少。我们是否应当加强对此类知识的宣传?例如,通过电视广告、社区公告栏等方式进行普及。若大家的取暖安全意识得以提升,便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烫伤事故。我们期望大家都能重视此事,并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你知晓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取更多关于取暖安全的资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