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供暖期间,你或许不知道,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低温也可能引发烫伤。这其中潜藏着不少我们容易忽略的健康隐患。

低温烫伤是怎么回事

冬天里,大家普遍喜欢用取暖工具,然而低温烫伤问题却常被忽视。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袁丞达指出,大约50摄氏度的温度看似不高,但若在人体某部位停留时间过长,热量会逐渐渗透至皮肤下的软组织。比如,长时间将暖水袋放在腿上,起初只是皮肤表面接触,及时移开便无大碍。然而,一旦习惯了这种温度,就难以察觉伤害正在加剧。这种烫伤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极具危险性,许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伤害。

低温烫伤的预防与处理:杭州市中医院专家详解取暖安全  第1张

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其实不少。比如在寒冷的北方冬季,许多人会依赖电暖器取暖。若电暖器离人太近,长时间处在较低温度的热源旁,皮肤就可能受到烫伤,而这往往在初期不易被人发现。

低温烫伤的预防与处理:杭州市中医院专家详解取暖安全  第2张

哪些人群要特别注意

并非所有人都能同等程度地面对低温烫伤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身体修复能力和感觉灵敏度可能会减弱。瘫痪患者无法迅速移动身体来避开持续的热源。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反应速度变慢。小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对温度变化敏感,且尚未学会如何躲避危险。此外,那些远端肢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病人,血液流动不顺畅。

低温烫伤的预防与处理:杭州市中医院专家详解取暖安全  第3张

以老年人群体为例,不少老人家喜欢用热水袋来取暖,有时会长时间抱着。曾有一位老人,就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热水袋,结果皮肤被烫伤了才意识到。而且恢复的过程比较慢。至于小孩子,如果家长没有留意,让他们直接接触取暖工具,同样可能引发烫伤。

取暖用品的正确使用

使用取暖工具时务必格外小心。身体应避免直接接触,同一部位连续取暖不宜超过三十分钟。热水袋和暖手宝应用时不可紧贴皮肤,应穿衣服隔开。暖手宝加水不宜过多,大约七成热水即可,水温要适宜。

拿暖手宝举例,我认识一位女孩,她冬天为了取暖,直接将暖手宝紧贴皮肤,结果不幸烫伤了。若使用热水袋脚部取暖,建议用毛巾包裹,且每30分钟更换一次位置。使用电暖手宝时,应穿上保护套,同时通电时不要将其抱在怀里,温度不宜过高,通电时间也不宜过长,睡觉前务必断电。

低温烫伤的危害

低温烫伤不可轻视。若处理失当,后果可能严重。轻微的可能只是局部疼痛和红肿,而严重时则可能引发感染和溃烂,难以在短时间内愈合。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这对患者的身体和经济都会造成较大负担。

听说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人被低温烫伤了,当时没当回事。结果伤情越来越重,最终引发了严重感染。为了治疗,他们付出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自己也承受了不少痛苦。

应急处理方法

低温烫伤的预防与处理:杭州市中医院专家详解取暖安全  第4张

低温烫伤一旦发生,处理方法需得当。首先,用冷水冲洗伤口,持续15至30分钟,以迅速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其次,小心地脱掉衣物,若需要,可用剪刀剪开。随后,将伤口再次浸泡于冷水中。接着,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棉布覆盖伤口。最后,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低温烫伤的预防与处理:杭州市中医院专家详解取暖安全  第5张

我有一位友人,其小孩不慎遭受低温烫伤。友人依照既定程序妥善处理,随后才送往医院。医生对其处理方法表示赞赏,认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烫伤带来的伤害。

预防的重要性

实际上,预防往往比治疗更为关键。使用取暖设备时,我们心里得绷紧一根警惕的线。不能因为温度低就掉以轻心,得随时留意皮肤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家人应当更加留心。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许多低温烫伤都是可以避免的。

各位读者,你们在使用暖气设备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惊险的情况?希望您能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低温烫伤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