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厦门音乐学校的琴岛音乐厅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原创交响乐音乐会。名为《万象——生生不息的中国》的作品,成为了这场文化盛会的亮点。众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都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厦门大型原创交响组歌万象——生生不息的中国奏响,展现特区发展与民族情感  第1张

交响组歌的演出状况

厦门举行的一场盛大交响组歌音乐会已成功举办了三次,尽管如此,音乐厅中前来观赏的观众仍是川流不息。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出该组歌备受欢迎。在众多娱乐方式中,一场纯粹的音乐会能吸引众多观众,其吸引力显而易见。这同样体现了厦门市民对高雅音乐艺术的热爱。若其他地区也能举办达到这种水平的音乐活动,无疑会大大增强当地的文化气息。

厦门位于战略要地,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音乐在厦门市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座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定期举办各种音乐盛会,风格丰富,从流行到古典,应有尽有。因此,交响乐组曲在这里颇受欢迎,这是很自然的事。

作品的篇章结构

这部作品分为《厦门》序曲、《万象》组歌和《生生不息的中国》尾声合唱三个部分,一共包含12首歌曲。其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序曲《厦门》宛如打开一扇窗,用音乐描绘了厦门的过往。它展现了厦门自特区设立以来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在自贸区建设中的不懈探索,还有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成就。

《万象》组歌的这一部分,宛如一幅画中的灵魂,呈现了众多元素和深厚的意蕴。尾声部分,仿佛是对整曲的总结与提升,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力量的源源不断。整部作品的结构,就像一个完整的生命。这种井然有序的布局,无论是音乐行家还是普通听众,都能轻松领会并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厦门元素与两岸情感

组歌中融入了厦门的多重特色。歌曲细腻描绘了厦门的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序曲《厦门》形象地呈现了厦门特区的成长轨迹,让人体会到城市的奋发图强。而且,组歌还表达了两岸人民的情感纽带。比如《爱之树》,它以海峡两岸为背景,深刻揭示了两岸同宗同源的深厚联系。两岸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上有着共同的起源,这种结合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音乐情感,显得尤为深刻。

厦门地区民间交流活跃,尤其在两岸音乐文化交流方面尤为繁荣。这里常常举行各类活动,比如海峡两岸音乐文化节。这部作品运用了高超的音乐创作手法,展现了两岸之间深厚的精神纽带,让更多人体会到两岸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共鸣。

作品的创作历程

这部交响组歌的诞生耗时颇久。艺术总监于海和词人杨曦冬在持续的交流中激发出了新颖的灵感。虽然创作过程漫长,但实际上是对作品进行精心雕琢。他们精心调整作品架构,用心润色歌词与旋律。每个音符都凝聚了创作者的辛勤付出。许多音乐作品创作起来快速,或耗时较短。然而,这部组歌的创作者明白,要传达深刻的民族情感,需要时间的沉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音乐作品往往匆忙出炉,只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然而,这个团队却与众不同,他们持之以恒,对创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和辛勤汗水。他们追求的,是创作出真正高品质的文化精品,为大众带来美好享受。

作品的新颖之处

于海觉得,这首歌曲集的独特性体现在它不仅记录了厦门特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呈现了国家的整体形象。在众多文艺作品中,有的作品只突出了地方特色,有的则仅限于国家的宏大叙事,而这首歌曲集却两者都做到了。而且,它在音乐形式上也打破了常规的交响乐结构。以前,人们常觉得交响乐有些难以接近,但这首歌曲集却巧妙地融合了美声和通俗的演唱风格。

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使得它更贴近普通人。很多人对交响乐保持距离,主要是因为觉得难以理解。然而,这部组歌简化了旋律,使其变得容易理解。这种创新让交响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文化艺术多样性的需求。

创作和演出人员的热情

创作团队对这首歌充满热情。团员们白天辛勤工作,夜晚便投身于歌唱。虽然不是职业歌手,但他们都对音乐抱有极大的热情。从艺术总监到每一个团员,都对这首歌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创作者对每一个音符都投入了心血,表演者们则在歌词和旋律的演绎中注入了情感。

这份热情非一时兴起,而是源自长久的执着。如今,有人将音乐艺术视为生计,内心缺乏真正的热情。然而,创作此组歌的团队,却怀揣着对艺术的真挚热爱。他们的行为,为众多渴望投身音乐艺术的人树立了典范。

各位朋友,这种音乐创作方式源自我们本土文化,同时放眼全国。大家觉得,它将来会不会引领众多城市的音乐创作潮流?另外,我们真心希望各位能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