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其成长过程中,既有成就也有挑战。特别是今年,其发展态势多变。这成为了众多人关注Temu发展的核心所在。

Temu半托管业务目标

Temu今年着重发展半托管业务,定下了600亿美金的销售额大目标,其中半托管业务负责200亿。这个目标相当雄心勃勃,显示了Temu对半托管业务的高度期望。公司旨在通过这一业务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半托管业务在Temu内部有明确的规划,并在整体商业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从预期的销售额占比来看,它有望成为推动公司整体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

亚马逊大卖家是半托管业务的主要目标客户。这些卖家在物流和仓储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基于此,Temu看中了与他们的合作机会,期望通过利用他们优质的渠道资源,在跨境电商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半托管业务瓶颈

美区半托管业务现正显现颓势。尽管过去美区半托管销售额曾高达总销售额的30%,且背后有上千名员工负责招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近半年来,可吸引的亚马逊卖家资源几乎被挖掘殆尽。此外,已经从事半托管的商家由于缺乏经验,在选品、库存管理等方面难以把握,因此选择退出。库存不足可能导致缺货,影响销售;而库存过剩则可能引发商品积压等风险。

欧洲市场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亚马逊在欧洲的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大约25%,这表明潜在的合作伙伴数量不多。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Temu半托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Temu的架构调整

面对半托管业务的难题,Temu迅速调整了其架构。将招商和买手职能合并,并将招商领域从涵盖所有品类缩小至单一品类。这种调整与主站和多多的买菜模式相一致。目的是为了实现更精细化的运营。之前招商覆盖面过广,现在针对特定品类,可以更集中地调配资源。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招商的精确度,还能让平台更深刻地把握各品类的特色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现有商家。

Temu运力挑战与改进

Temu的全托管业务持续遇到运输能力难题。以往依赖市场招标获取运输能力,低价中标的方式在旺季时就显现出问题。比如,履约速度跟不上,去往美国的包机费用在旺季常常高达1000万元一架,是平时费用的3到4倍。为此,今年Temu选择与航运公司合作包机,以增加运输能力。此外,Temu还计划在香港菜鸟智慧港eHub租赁一层楼作为航空货运出口的基地。这些举措旨在提升货物运输效率,确保商品能顺利出口到海外。

拼多多海外业务Temu增速放缓,三季度GMV环比增速降至15%  第1张

Temu开放美国卖家注册

几天前,Temu对美国卖家的注册全面开放,这恰好碰上了黑色星期五的促销高峰。商家们将货物存放在广东的大型仓库,而Temu则依据后台数据,将库存合理分配至前置仓库。这样一来,订单生成后即可直接从海外仓库发货。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快发货速度,在促销旺季能显著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也能增强商家对Temu的信任。

与亚马逊的竞争

亚马逊针对Temu的快速成长,采取了应对措施,于11月中旬推出了名为“Haul”的低价购物平台,专注于20美元以下的商品。商家只需将货物发送至亚马逊中国的仓库,然后统一运往海外。此举被视为亚马逊在低价策略上的反击。同时,Temu为了吸引更多商家资源并扩大自主权,推出了类似拼多多和淘宝的POP模式。这些不同模式的竞争和对抗,预计将对未来的跨境电商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那么,大家认为Temu在未来的竞争中,应当如何提升自身实力以对抗亚马逊等对手?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并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