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白兔奶糖到魔芋爽:中式零食的崛起与外资零食的退潮  第1张

近年来,中式风味零食品牌发展迅猛,诸如洽洽、三只松鼠等品牌备受关注。它们的崛起既源于商机,又受市场规律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中式风味零食的崛起

21世纪以来,中式风味零食行业迅速崛起。以洽洽食品的瓜子、三只松鼠的坚果为代表,这些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对比2011年和2024年的百度指数品牌热度排行榜,可以发现,2011年只有好利来一家大陆企业位于前列,而到了2024年,众多中式零食品牌纷纷崭露头角。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式风味零食在持续进步,愈发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种发展并非偶然,因为中式口味本身就与“健康”紧密相连。比如,小时候豆干可以随意食用,而果冻则被禁止,这充分体现了中式传统食物观念对人们的影响。

中式口味的零食品牌数量众多,且发展势头迅猛,这和当下的购物环境密切相关。人们在购物时购买零食往往带有偶然性,常常是在逛商场时顺便买一些。消费者在挑选零食时不太会仔细考虑,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的热门产品,比如买瓜子会选洽洽,买魔芋爽会选卫龙。这些大品牌自己拥有生产线,产品质量控制有保障,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从大白兔奶糖到魔芋爽:中式零食的崛起与外资零食的退潮  第2张

品类和品牌的关系

品牌的发展得益于品类市场的扩张。以中国饼干市场为例,其规模高达1334亿元,这才使得奥利奥等品牌得以畅销。正如《品牌的起源》所言,品牌的发展源于新品类的分化。中式零食市场也是如此,比如辣条市场年销售额达到778亿元,其中卫龙品牌占据了42亿元的份额,麻辣王子品牌也实现了10亿元的销售额。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尽管各品牌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可替代性相当高,辣条、魔芋爽和辣味卤豆干等都能相互替代。

当品类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品牌便迎来了成长的机遇。中式风味的零食种类日益丰富,品牌也因此逐步壮大。在众多大品类中,各个品牌都在努力争夺消费者的青睐,力求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已成为中式风味零食市场的一大特征。

情绪价值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零食所承载的情感价值愈发受到关注。以乐事推出的具有地方风味的薯片为例,这类产品凭借广西螺蛳粉等地方特色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大量关注,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据小红书的数据显示,有67%的消费者期望从零食中获得情感的慰藉。

从大白兔奶糖到魔芋爽:中式零食的崛起与外资零食的退潮  第3张

这种情绪价值的重大意义促使中式风味零食品牌进行变革。它们不再只重视产品的口感与品质,同时开始重视在社交平台上的推广宣传。通过运用地域文化、独特风情等元素,激发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这成为吸引消费者选择自家零食的新策略。

销售模式的侧重

中式风味的零食销售,将着重于单品策略和全渠道布局。电商平台能快速识别出热门商品,专卖店则优先推广这些热门单品,并积极拓展基层市场。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则负责日常推广,将零食摆放在超市显眼处,即便顾客未曾听闻,也可能激发其购买兴趣。这种多渠道、分步骤的销售策略,已成为中式风味零食销售的新趋势。它有效利用各渠道的优势,在不同产品生命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口味碎片化与最大公约数

中式口味的零食面临口味多样化的挑战,需迅速尝试和修正,以便尽快确定普遍受欢迎的口味。比如,魔芋爽和鹌鹑蛋这类零食,有望突破百亿规模。魔芋爽虽然辣味受欢迎且热量不高,但面临年轻消费者为主,中老年人可能视其为不健康食品的困境。如何吸引中老年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来说是一项挑战。若要实现百亿销售额,这些产品需解决现有问题,拓宽消费群体,让不同年龄和口味的人都接受。

中式风味零食的未来展望

从大白兔奶糖到魔芋爽:中式零食的崛起与外资零食的退潮  第4张

中式风味小吃市场前景看好,尽管如此,它也遭遇了不少难题。众多品牌崭露头角,但各类产品间的竞争颇为激烈,追求口味共性并非易事。那么,中式风味小吃品牌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色,解决眼前的困难?这无疑是企业和从业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同时,我们也期待广大读者能加入讨论。若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所助益,不妨点个赞或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