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这一天非同寻常,恰逢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南海区举办了一场极为精彩的非遗活动。遗憾的是,由于名额已满,很多人错过了这次机会。不过别担心,我们还是可以一同欣赏这场活动的热闹场景。
活动开幕
南海博物馆内,6月13日一早九点多钟,南海区各镇街的街坊们齐聚一堂。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参与“非遗瑰宝·南海家珍——2015年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气氛热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这次活动不仅是启动仪式,还包含了《非遗瑰宝·南海家珍》非遗系列专题片的启播仪式。这对南海区的非遗传承来说,意义重大。
原来,此类活动能帮助更多人深入理解南海区的非遗项目。这对传承南海区的文化根基,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精彩节目
活动中节目相当精彩。小学的民乐学生们带来了《佛宝闹狮》这一节目。这个节目非常引人注目,甚至曾在2014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孩子们戴着“大头佛”面具,挺着“大肚腩”,手持葵扇走上台。随着音乐的节拍,他们的表演生动又有趣,时而摇扇对视,时而与南狮嬉戏打闹。现场观众都被深深吸引,许多家长认为能带孩子观看这样的优秀节目非常棒。这样的节目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才艺,还传递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表演让众多孩子得以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仿佛预示着非遗传承的辉煌前景。
西樵大饼传承
非遗话题中,西樵大饼是不得不提的。第五代传承人陈柱卫及其子,第六代传承人陈绍钊,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在非遗大讲堂上,他们娓娓道来西樵大饼的历史。故事里蕴含的知识非常丰富。陈绍钊现场还手把手教大家制作大饼,许多人觉得这过程非常有趣。挑选西樵大饼也有讲究。比如,包装上标明净含量为500克(包含两个大饼),大饼的直径至少要18厘米,产品标准号需以DBS开头才算正宗,而且产地必须是西樵。
对众多钟爱西樵大饼的朋友来说,这样的知识非常实用。毕竟,买到真正的西樵大饼,口感自然会更好;同时,这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西樵大饼的独特魅力。
抢答环节
抢答环节在活动中格外热闹。主持人话音一落,大人和小孩便纷纷举手。孩子们对此环节表现尤为积极。答对问题时,他们那开心的样子真是可爱至极。更有奖品相送,答对者可得一包正宗的西樵大饼。这一环节使得活动气氛更加热烈,众人沉浸在非遗文化的知识海洋中。大家参与其中,不仅为奖品,更是出于对非遗文化的深厚热爱。
大家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在此环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既有趣味性又富含知识性的活动,理应举办得更加频繁。
文化展览
现场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包括非遗文化展架和非遗物品的展示。小朋友们和家长们可以跟随讲解员一同参观南海博物馆的展厅。在这里,大家有机会深入了解南海的历史文化。家长们认为这样的体验非常难得,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展品和讲解,大家对南海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这些努力,能让南海的文化深入人心,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活动反思
遗憾的是,活动还是有些不足。主办方能提供的名额有限,导致不少想参与的人无法如愿。人气实在太高了。那么,今后有没有可能让更多人参与?能否扩大活动场地或是增加场次?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关注和了解活动,比如观看《南海日日睇》栏目播出的非遗专题片,自6月15日起,每晚18:40在南海频道播出,连续二十集,每集时长五分钟,但对于渴望现场氛围的人来说,这还是不够的。
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假若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会如何处理活动名额的分配和满足大家参与的热情?期待各位读者能点赞、留言、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