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变身带货主播,这事挺新鲜。他们用这种贴近百姓的方法帮农销售,不仅解决了卖货难的问题,还展现了基层干部的辛勤和创意。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开辟助农直播之路
游港村自2023年底起,开始尝试助农直播。起初目的单纯,旨在帮助农户推销农产品。村委设立了“筻口游港村”账号,农户将农产品送至村委会。然而,直播初期问题频发。流量不足,农产品供应过剩,常常销售不畅。由于缺乏仓储设施,且不愿辜负村民期待,只能内部消化。这一阶段的创业之路颇为艰辛,展现了基层干部在探索新途径时的努力。他们不畏困难,不断摸索前行,每一次尝试都是为了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
自四月份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标志着新的起点。基层干部持续思考并调整销售策略,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游港村的直播销售途径。
新的销售模式
从四月起,我们开始实行新的销售策略。农户直接加入直播,每日将自家农产品送至村委会,未售出的货物再带回家。这种方式既让农户有了参与感,又减轻了村委会的负担。在此过程中,若网友对商品有疑问,村干部不明的部分,农户可亲自解答。过去货物积压的问题正逐渐得到改善。这种让农户深度参与的销售方式,使得销售过程更加透明和具体,消费者能直接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者情况。例如,某些农户种植的作物因独特的种植方法而口感更佳,这些信息能直接由农户传递给消费者。
这种模式的改变并非轻易达成,它是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显现的,汇聚了基层干部的辛勤与智慧。
农产品的特色标识
游港村直播展示的农产品会明确标明种植者的姓名,比如“柳嗲的萝卜条”、“刘嗲的洋姜”、“徐嗲儿的菜”等。部分农产品的包装上甚至印有生产者的肖像。这样的标记让农产品带上了人的特质。消费者不再只是购买农产品,而是与农户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当消费者看到熟悉的姓名和肖像时,会感到更加亲近和信任。这样的做法也有助于农产品打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例如,大家知道“柳嗲萝卜条”有独特的制作方法,便会特意购买这个产品。品牌意识的增强,使得农产品的价值得以提升。对于农户来说,姓名和肖像出现在产品上,也能激发他们更加重视产品质量。这种以标识为信心的管理模式,已经在某些城市社区的生鲜配送中出现,但游港村是在这种贴近生活的助农直播中率先实践的。
小小的标识后面是乡村干部们的别样用心。
基层干部的努力
游港村有8位干部负责帮助农民进行网络直播,但他们中很多人对网络并不熟悉。尽管如此,他们的付出让人敬佩。直播前,村干部会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验收村民带来的农产品。直播时,如果消费者想了解产品口味,主播会亲自品尝并给出反馈。直播结束后,他们还要忙着打包,常常要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回家。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全心全意的态度。他们这样努力,是为了农民的利益,为了村庄的振兴。这种踏实的作风值得赞扬。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让农产品通过网络进入更多人的餐桌。
他们虽然平凡,却真心实意地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流量的惊喜与收获
干部们采用朴素的直播形式,恰好满足了大家对“真农货”的渴望。因此,“筻口游港村”的粉丝量在一周内增长了1.2万。过去,直播间每天大约能卖出150单,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300单。11月28日,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种流量激增是基层干部和农户共同努力的成果。这样的成功也鼓舞了更多人投身于助农直播。甚至附近村子的居民也纷纷带着农产品来销售。受益的农户有数百户之多。这无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给人带来诸多启示。若更多乡村能效仿这种模式,以真诚的态度进行直播,或许能描绘出更多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
显而易见,付出努力和保持真诚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其产生的效果也是切实可见的。
经验的推广
游港村的直播经验被广泛传播。将这一经验引入乡镇,我们建立了“岳阳筻有味”等平台并着手进行直播销售。这一经验的传播显示出游港村模式具备可模仿和借鉴的意义。对于众多面临农产品销售难题的乡村,这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在网络直播成为农产品销售新途径的今天,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实际情况。游港村的成功案例为众人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做法,比如村干部的引领作用,农户的积极参与等。若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得当,相信能助力更多乡村实现富裕。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游港村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不同地区学习借鉴。
请问您周围是否有类似帮助农民的直播活动?欢迎各位发表看法。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