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充满了中华文化的深厚魅力。上海开放大学推出了6门精选的数字课程,其中《走进昆曲》就是其中之一,它无疑是昆曲推广路上的一个显著亮点。

昆曲的课程内容

上海开放大学推出6门精品数字资源课程,走进昆曲引领市民终身学习新风尚  第1张

课程内容十分丰富。首先,课程从《牡丹亭》的片段分析入手。因为《牡丹亭》在中国昆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其片段的解析,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昆曲的魅力。其次,课程探讨了昆曲的众多细节,比如指法、服装、道具和妆容等,并将这些元素与舞台故事相结合。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昆曲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表演形式,更是深入到了艺术创作的理念之中。

课程的影响力

长宁区的虹桥街道社区(老年)学校里,这门课程是深受市民喜爱的传统课程。自2022年起,它被纳入上海社区教育的“名师名课”特色主题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这充分证明了课程的高品质。2023年,赵津羽老师荣获教学比赛特等奖,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课程的价值。数字课程的推出打破了传统授课形式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昆曲。同时,它也填补了昆曲系统性教学的空白,以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广了昆曲艺术的美学。

从地域角度来看,它从上海起步,逐渐推广至全国。面向全国的教育机构和各类企业,它开始广泛销售。尽管昆曲起源于江南,但借助这种数字课程,如今已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股昆曲的热潮。

昆曲中的文化内涵

昆曲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舞蹈服饰的水袖便于舞者挥洒,牡丹和梅花的图案富有象征意义。这反映了中国人借物抒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昆曲学习者能深刻体会到这种文化根源。这种根源贯穿于昆曲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表演风格、剧情背景,还是唱词内涵、唱腔特色,都深植其中。

上海开放大学推出6门精品数字资源课程,走进昆曲引领市民终身学习新风尚  第2张

赵津羽的推广理念

赵津羽推广“昆曲+”的理念颇具创新。她积极走进众多场合举办讲座,比如企业、机关、医院和学校。她在社区深耕,依托虹桥社区(老年)学校,助力外籍人士认识昆曲。多年来,她通过撰写书籍、编创歌曲、设计舞蹈、开设课程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昆曲的传播。

她对国内外观众都热情宣传昆曲。在国内,她是昆曲的传播者;而在国外,她则成为了众多人心中的中国文化艺术象征。

数字课程与传统课程区别

上海开放大学推出6门精品数字资源课程,走进昆曲引领市民终身学习新风尚  第3张

两者差异显著。传统课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教学演示,而数字课程则侧重于昆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鉴赏分析。数字课程的优势在于不受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随时学习昆曲知识。相较之下,传统课程更加强调现场观看表演和近距离感受艺术家风采的体验。

数字课程虽有其局限性,互动效果不及现场生动。然而,数字课程的兴起无疑为昆曲的传播开辟了新的天地。

昆曲未来的推广

《走进昆曲》这门数字课程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赵津羽提出了昆曲种子计划。未来,我们将努力让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企业、社区等多个群体。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播下昆曲文化的种子。无论是孩童,上班族,还是老年人,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昆曲。

各位朋友,咱们谈谈昆曲这古老的艺术,如何在今天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其中的关键点,大家觉得是什么?欢迎踊跃留言、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