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地震后的重建区域,呈现出一派令人振奋的景象。土地经过流转,黄芪种植喜获丰收,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这里洋溢着重建家园后的希望与活力,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震后重建迎来新机遇

震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面临重建的重任,任务艰巨。在官亭镇前进村,不少村民的房屋受损严重,比如白墙仁家的房子就被评定为D级危房。然而,随着重建工程的推进,新的机遇也随之而来。到了7月,许多家庭,包括朱玉贤家,已经完成了主房重建并搬入新居。这种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恢复住所,更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有了稳固的居住环境,人们便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活动中。这也为黄芪等产业的土地流转和种植提供了可能。

震后此地遭遇重重难关,却催生了朱玉贤等致富先锋引领众人改善生活的意志。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助力,重建工作正逐步有序推进,诸如乡村振兴等项目亦得以顺利实施。

青海海东民和县前进村:冬日高原挖收黄芪,致富带头人朱玉贤助力乡村振兴  第1张

黄芪种植带头人朱玉贤

朱玉贤在前进村是个关键人物。身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头作用显著。黄芪种植,他已持续六年。即便灾后重建村里事务繁重,自家的房屋也需修缮,他还是流转了800亩土地。其中500亩用于黄芪种植。这份坚持实属不易。

他专注于黄芪的种植,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兴起。从亲自操作拖拉机挖掘黄芪,到亲自指导村民种植和收获,每个步骤他都亲自参与。此外,他还将自己的住所提供给务工人员居住,尤其在冬天,当早晚回家不便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他的这些举措使得务工人员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黄芪的种植和收获工作中。

黄芪种植成果显著

青海海东民和县前进村:冬日高原挖收黄芪,致富带头人朱玉贤助力乡村振兴  第2张

黄芪种植效果很好。去年平均每亩产量超过400公斤,而今年预计每亩能产到500公斤以上。这片地里的黄芪长得又大又好。朱玉贤他们挖的时候发现,品质上乘的黄芪还挺多。此外,黄芪在市场上也有不错的行情,新鲜黄芪的价格每公斤在6到7元之间。

此外,品质上也有可靠保证。若对黄芪进行初步加工,其效益将更为显著。比如,切片并装袋的黄芪,每250克售价可达20元;经过掐头去尾、去除根须的黄芪节子,每公斤能卖到50元。由此可见,此地种植的黄芪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收益,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土地流转与撂荒地治理

当地土地流转效应显著。朱玉贤流转的500亩土地里,有170亩曾是荒废之地。这种流转模式使得那些原本可能闲置的资源得以重新利用。民和地区多山地,山地耕作条件不佳,若不积极开发,许多土地将逐渐荒芜。

黄芪种植通过流转方式实施,使得山区土地的产出效益得到了提升。此模式具有示范效应,未来有望流转更多存在撂荒风险的土地。朱玉贤计划明年继续扩大流转面积,特别是将本村存在撂荒风险的土地纳入流转范围,这体现了其具有远见卓识的规划。

务工村民的新选择

白墙仁这类务工村民现在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地震后,积石山地区的房屋加固和重建装修需要人手,他们无法外出打工。不过,在朱玉贤流转的土地上工作则十分便利。他们9月份来收割玉米,现在又来挖取药材。

青海海东民和县前进村:冬日高原挖收黄芪,致富带头人朱玉贤助力乡村振兴  第3张

自家重建家园,家门口的种植产业也能带来收入,对家庭经济来说是个不错的补充。住在朱玉贤腾出的房子里,打工之余还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这种在家附近就能工作的方式,非常适合像他们这样的村民。

产业政策的扶持意义

在发展过程中,产业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以2021年民和县官亭镇前进村为例,该村实施了总投资超过660万元的乡村振兴试点项目。该项目涵盖了将原村委会办公楼改造为黄芪加工车间,并配备了相应的药材加工设备。

黄芪得以切片、研磨等初步处理后再投放市场。这样的处理方式提升了黄芪产品的价值,进而提高了种植者的收益。朱玉贤只是受益者之一,整个村庄以及周边种植黄芪的农户也因此受益良多。

这样的重建方式是否能在更多地区推广开来?期待大家踊跃发表看法,留言交流。同时,也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