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石材,许多人会联想到福建南安的水头镇。此地石材产业如今声名显赫,然而,谁曾料想,这里过去竟无石头产出。这一神奇的变化,值得我们细细考究。

水头镇的往昔

过往,水头镇只是福建沿海一带的寻常小镇。居民们以耕种和捕捞为生。它并无特别之处,与众多小镇无异,生活节奏平缓,内容单一。周边城镇有开采花岗岩的企业,为了谋生,许多水头人外出打工。这段经历成了转折,为水头镇的石材业播下了萌芽。

随后,水头镇逐步投身于石材产业的探索。这源于外出打工时积累的经验,使他们意识到了石材产业的巨大潜力,因此决定在家乡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之路。

石材产业的起步

1995年,水头人运用所学知识,创建了水头镇的首家石材厂。这一举措至关重要。起初,主要业务是加工石材并外销,以及进口未加工的石材原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丰富,水头镇的石材产业逐渐壮大。小镇逐渐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石材原料。

水头镇虽无石头,却一步步搭建起石材产业的框架。镇民们嗅觉灵敏,未因无石材而气馁。他们积极把握机遇,将石材设计、加工,并远销全球,水头镇石材产业的名声逐渐传开。

石博会的召开

初冬时节,第24届我国南安水头国际石博会如期在水头镇举行。届时,水头镇总是洋溢着热闹的气氛。众多来自全球的石材行业佼佼者汇聚一堂。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的石材企业纷纷组成团队,前来参展。

11月8日,石博会和石设计周同时启动。展会上,各式石材产品丰富多样。这不仅是一场展示水头镇石材产业成就的活动,还成为了全球石材信息交流和商业合作的关键场所。此举显著提高了水头镇在全球石材行业中的声望和影响力。

技术革新的力量

水头镇:从普通乡镇到全球石材生产交易中心的华丽蜕变  第1张

水头人不再满足于仅从事简单的石材加工与销售。他们发现了超薄石板的市场潜力,于是开始关注石材加工设备。他们投入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线锯技术,从而大大推进了大理石切割技术的进步。

南安市工信局技术科负责人透露,该技术推广后成效显著。荒料切割的成材率增加了15%,石粉排放量降低了80%,整个行业荒料切割成大板石材的出材率也从五年前的77%提升到了现在的最高9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技术革新对水头镇石材产业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石材到石器的跨越

水头镇的石材产业从单纯的石材销售转向了“石器”领域,开启了新的发展路径。石材机械装备企业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石器矩阵”。这一变化让石材产业不再只是交易石材,还能创造更多价值。

水头镇的石材产业链因这一进步而延长,催生了新的产业动力。此举促使水头镇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与提升,同时,企业也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石材产业的文化赋能

水头镇:从普通乡镇到全球石材生产交易中心的华丽蜕变  第2张

近些年,水头镇推动石材与文化深度融合。该镇促使石材业与众多设计师携手合作,建立了设计创新机构和文创企业,成功推出了多种石材产品。

5月30日,在英良五号仓库·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天然石材水刀拼花工艺装饰颇具代表性。这样的装饰将文化元素融入石材产业,赋予石材以讲述自身故事的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入挖掘石材背后的文化内涵,推动石材产业向艺术、创意、收藏和文旅等领域更高水平的进步。

这个小地方以前从不产石头,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世界石材之都”,真是让人感到惊讶。现在我想请教各位,当我们面对没有本土资源却要发展特定产业时,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或者点子吗?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也欢迎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