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糖尿病后,许多患者如王先生般焦虑不安,生怕需要长期服药。这实在是个让人心酸的问题,因为对任何人来说,长期服药都不是件易事。然而,糖尿病并非必然需要终身服药,仍有缓解的希望。这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一束光,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被诊断糖尿病的恐惧

新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内心充满惊慌。以王先生为例,他45岁,一个月前因体重减轻而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一想到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患者在医生告知他们患病的那一刻,头脑会瞬间一片空白,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在此,他们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病痛,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

糖尿病患者不必终身服药,生活方式改变可实现病情缓解  第1张

在社会中,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许多人身边都有患有糖尿病的人,看到他们每日服药、忌食等生活方式,这无疑加重了新诊断患者的恐惧感,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也将被这样的限制所束缚。

糖尿病缓解的定义

糖尿病的缓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并不仅仅是病情有所好转,早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糖尿病报告》就指出,减轻体重和限制能量摄入可以促使2型糖尿病得到缓解。现在普遍认为,停止使用降糖药物至少三个月后,如果血糖水平仍然保持在标准或正常范围内,这才算是糖尿病得到了缓解。比如,有些患者停药一段时间后,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内,这才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实现了病情缓解。

观察当前医学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地域和国家对糖尿病缓解标准的理解或许存在些许差异。以血糖正常值的界定为例,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出入。因此,在评估患者病情是否缓解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所在地区,进行全面分析。

缓解几率的评估

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实现病情缓解。对此,从ABCD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A方面涉及患者体内的1型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若该抗体呈阳性,可能会降低病情缓解的可能性。B方面关注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例如,王先生的BMI为26.8,属于偏高范围,此类较高的BMI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病情缓解。C方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胰岛功能(C肽)至关重要,二是评估慢性并发症。部分患者胰岛功能不佳,慢性并发症较多,其病情缓解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最后,D方面指的是病程,病程不超过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缓解几率较高,超过这个病程,病情缓解则更加困难。

针对具体案例来看,比如某些病人的体重指数小于25,他们的胰岛功能已经明显衰退,并且病史已超过5年,这样的患者缓解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相较之下,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若基本符合条件,其缓解的几率则会相应提高。

达到缓解的方法

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在饮食控制上,专家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来管理食欲,比如增多咀嚼次数,放慢用餐节奏。比如,过去吃饭几口就吞下去,现在要咀嚼到20到40次。至于运动干预,不仅要保证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还要确保每周至少两次的阻力训练。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容易,许多患者难以持之以恒。

观察实际案例可以发现,有些病人虽然明白运动的重要性,却因工作繁重,一周内难以完成规定的锻炼。又或者,有些病人在饮食方面,一见美食便难以抑制自己的食欲。

王先生的缓解之路

王先生是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他身材略显丰满,医生为他制定了二甲双胍加阿卡波糖的用药方案,并在营养师的协助下调整饮食。此外,他还坚持每周3到4次的有氧和抗阻运动,并定期检查血糖。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他的血糖恢复正常,体重减轻了5公斤。6个月后,用药量减少到只需二甲双胍。一年后,他完全停药。目前,他仅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血糖依旧保持正常,每隔3到6个月只需门诊复查即可。

王先生在经历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难。比如说,运动时他感到十分疲惫,一度想要放弃。而在饮食上,面对美味却只能适量享用,这同样是一种折磨。

缓解不等于治愈

必须明确指出,糖尿病的缓解并不意味着病情已经彻底治愈。不少患者容易误解,以为病情缓解就意味着康复。实际上,即便病情缓解,患者仍需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这样才能保证病情缓解的持久性。以王先生为例,尽管目前他的病情看似得到了控制,但若他再次过量饮食,停止锻炼,糖尿病很可能会再次发作。

读到此处,大家是否已感知到糖尿病治疗之复杂与关键?若是你或家人正遭受糖尿病困扰,是否愿意像王先生那样不懈地寻求病情改善?期待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转发,让更多糖尿病患者看到一线希望。同时,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或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