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日益加剧,数字化生活席卷而来。在此背景下,养老、遗产、家庭关系以及婚恋等问题都显现出新的面貌。这些问题背后,是老年群体权益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与融合,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数字化与老龄化相遇下的挑战与机遇  第1张

涉老问题的新风险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能力减弱,给涉老领域带来了新的风险。他们在处理法律事务和风险评估上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这导致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比如,有些老年人在理财时难以识别金融诈骗。而且,老年人一旦遭遇侵权,往往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比如有些老人被不良商家欺骗后,不知道该如何投诉和维权。

老年人能力下降,同时社会在预防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这导致很多情况下,社会只能进行事后的救助。对于老年人常接触的环境,我们未能提前构建风险预防体系,结果使得他们更容易遭受伤害。

普法宣传的创新形式

2024年,司法系统开展的特色普法宣传活动颇具价值。比如“5·15”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非法集资宣传月等活动,形式多样且深受群众喜爱。此外,一些地方还积极创新,如司法机关与社区人员合作,深入街巷进行反诈知识的“驻点”宣传。

这种宣传对转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起到了正面影响。专家强调,要从根本上预防养老诈骗犯罪,通过宣传教育,帮助更多老年人了解如何防范,这种创新的普法方式使得打击养老诈骗的行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显著增强了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防骗能力。

适老化改造的司法服务

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数字化与老龄化相遇下的挑战与机遇  第2张

在适老化改造中,司法服务的适老化至关重要。这包括对司法场所的硬件进行改造,以及诉讼服务机制的软件构建,多个地区已开展相关尝试。比如,对药品说明书的无障碍化改造,有效增强了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便利性。

司法服务向老龄化倾斜,意义深远。构建适应老年人的诉讼模式,既便于老年人获得司法帮助,也彰显了司法服务于民、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是建设老年友好社会的关键一环,为审理涉及老年人的案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涉老审判的专业化

涉老审判逐渐走向专业化,这是当前的一个明显趋势。其中,创建“长寿法庭”便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这种专业化体现在司法环境和运作机制两个层面。司法环境对老年人友好,能让老人在法庭上感到安心,减轻心理负担;运作机制适应老年人特点,能确保涉老案件审判既准确又高效,真正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数字化与老龄化相遇下的挑战与机遇  第3张

审判实践中,专业化特点表现多样。以赡养纠纷案为例,观念更新后,案件不再仅被看作经济问题,调解撤诉率高达11.07%,这充分展示了专业司法的正面影响。

触手可及的涉老司法服务

司法部推进老年人司法服务的便捷性举措值得肯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健全,涵盖了实体机构、网络平台和热线服务的优化,构建了“半小时”服务圈。因此,无论城乡,老年人都能够轻松获得法律援助。

这种服务模式实际上改变了老年人寻求法律帮助的情况。以前,老年人可能因为对法律途径不熟悉或者地处偏远而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现在,有了多种平台的支持,老年人能够迅速获得所需的法律援助,这大大减少了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或者使他们能够及时对侵权行为作出应对。

完善老年权益保障的未来展望

未来,在保障老年人权益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据杨舸副研究员的建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查漏补缺。尤其是养老保障和健康支持这些领域,我们必须为老年支持体系提供必要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王广辉教授强调,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核心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广泛收集老年人的意见,比如明确他们最需要的社区养老服务类型,以及如何在家庭赡养中确保他们的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养老问题繁杂多样,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积极应对和解决。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踊跃发表看法,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