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1张

手机处理器的发展过程中,麒麟960的实际表现与官方所述存在细微的出入,这一点常常引发人们的讨论。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2张

麒麟960制程隐藏的秘密

麒麟960在发布会时并未透露其制造工艺的具体信息。虽然官方宣称采用的是台积电的16nm工艺,但实际上却是16nmFFC工艺。这好比是外表相似的包装商品,看似相同,内在却有所区别。当时,台积电的16nmFF+工艺产能被苹果大量使用,这间接影响了麒麟960在工艺版本上的选择。

这种工艺上的改变并非微不足道。它隐藏在表面看似光鲜的外壳之下,当时用户很难了解其制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这也为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3张

苹果芯片门的影响

苹果A9芯片的问题源于台积电的16nmFF+技术超越了三星的14nm技术,紧接着FFC版本又出现缩水。自那以后,苹果更偏爱台积电,三星则被冷落。大约在2016年,这起事件导致台积电的生产重点转向了苹果,特别是FF+技术的产能大幅向苹果倾斜。

这种情况对其他厂商在工艺选择上造成了显著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麒麟960不得不采用较为落后的台积电16nmFFC工艺。由此可以看出,大公司间的竞争策略对其他厂商在供应链上游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4张

麒麟960的架构升级

麒麟960的CPU核心部分,四颗核心已升级至A73架构。这一架构是在2014年基于A17架构升级而来的64位版本,与A72架构存在显著差异。这构成了麒麟960的一个重要升级,也是当时研发技术持续进步的体现。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5张

架构升级看似光鲜,实则因工艺限制,可能潜藏隐患。在硬件各部分紧密相连的系统内,若升级架构而未同步改进制程技术,就好比给汽车换上了高性能引擎,却仍用着老旧的轮胎,问题自然会逐渐显现。

麒麟960的GPU超频

麒麟960为了增强性能,直接将GPU的运行频率提高到了超出ARM规定的主频水平。根据数据对比,其GPU性能相比麒麟950提升了整整一倍。然而,这一提升也带来了问题,其功耗峰值也随之翻倍。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6张

这种做法只追求性能数据的提升而忽视功耗,虽然GPU在高峰功耗时的能效与麒麟950相当,但芯片整体的能效平衡却受到了破坏。结果是性能数字虽有所提高,却消耗了更多电量,导致用户体验变得不佳。

麒麟960安全方案的优势

麒麟960集成了inSE安全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显著优势。它将处理器、安全芯片与内存融为一体,确保安全芯片不可被替换。同时,它还融合了华为的伪基站防御技术,有效抵御伪基站带来的安全威胁。在2016年左右,手机安全风险尤为突出,此安全方案的创新之处值得高度认可。

尽管在安全方案上有所突破,但这一创新难以完全抵消制程工艺和能效问题对麒麟960整体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普通用户而言,性能的稳定性和低功耗才是他们最直观的需求。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7张

与骁龙835的对比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8张

一对比麒麟960和2017年的骁龙835,就能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距。骁龙835的GPU峰值功耗不到麒麟960的一半,却能在性能上领先26%。骁龙835的CPU大核是基于A73魔改的,而且它所用的三星10nm工艺也更加先进。

,这种对比确实残酷,骁龙835的出色表现让麒麟960在市场上显得更加不足。回顾麒麟950积累的好感,在麒麟960这里却因工艺等问题流失了不少。各位读者,你们认为麒麟960之所以被称为火麒麟,仅仅是因为能效问题吗?希望大家能点赞、分享这篇文章,也欢迎在评论区共同探讨。

麒麟960芯片翻车原因全面解析:制程工艺硬伤与性能落差  第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