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宋岗码头,每天清晨八点,清漂工人贾国衡及同事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坚守在丹江口水库这一关键的水源保护区,任劳任怨。那么,他们背后究竟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清漂工作的日常
贾国衡及其团队的工作日复一日。他们弯腰捡起物品,转身将其扔向大船。这一系列动作看似简单,实则对耐心要求极高。他们驾驶船只巡视河道,遇到漂浮物较多时,还需换乘小船进行打捞。在此过程中,他们根据风速和水流情况,锁定重点区域进行精准打捞。
清漂作业主要使用的是网兜和垃圾筐。他们负责捞取各种漂浮物,不论树叶还是杂草,都在他们的清理范围内。捞取那些细小的漂浮物需要很好的平衡技巧,而平日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打捞队员们来说,每天要重复数百次。
团队任务艰巨
三川清漂队有35名队员,负责清理超过400平方公里的水域。汛期一到,清漂工作进入高峰,队员每天需连续工作12小时。不仅吃住都在船上,每天还需打捞两到三吨枯枝烂叶等漂浮物。今天,他们需巡查距离15公里外的库区中心,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上,他们需持续不懈地工作。
丹江口水库周边的状况使得清漂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库岸线长达1100多公里,境内有150多条河流,环库区域有10多万群众,他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垃圾和漂浮物。
遇到的困难
清理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那些看似轻巧的塑料袋,一旦灌满水,重量能达到十几斤。有时,一根短树枝其实是整棵树的一部分,这时就需要柴油三轮车来帮忙拖上岸。以前,搬运一棵约一百斤重的树,往往需要三四个人花上半个小时,这样的工作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在清理漂浮物的过程中,清理人员的手脚经常会被玻璃和金属划伤,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反映出他们的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尽管如此,他们面对危险和艰辛,仍然坚守岗位,毫无退缩之意。
清漂人的坚守
贾国衡从事这项工作已有十年。十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他成为了清漂人员。在淅川县,和他一样的专业护水志愿者多达3000人。他们坚守在丹江口水库周边,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
他们日复一日地承受着捞取工作的单调与劳累,但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始终默默坚守,这种极其难得的敬业态度,保障了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不受污染。
清漂人的小确幸
贾国衡有自己的放松方式。工作劳累结束后,他看到水质变得清澈,便会轻抚周边的景色,并在朋友圈分享这一刻。看着清澈的水,优美的风景,他感到内心的宁静。若有人在朋友圈夸奖他,或游客对他点赞称水清,他也会感到快乐。
这也表明他内心的满足来自于这片水域的持续改善,他不仅目睹了这种变化,还亲身参与了其中。
保护水源的意义</br>
丹江口水库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也是其核心水源地。确保这一区域的水源安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其他多个方面。得益于那些清漂人员的辛勤工作,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持续改善,周边环境也变得愈发宜人。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这些从事清漂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努力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理应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默默守护着关键环境资源的人?期待大家能给予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