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入海口频繁出现咸潮,给大湾区供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如今,“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已走过20年,成为珠江流域供水保障的重要标志。在这背后,无数困难被克服,珠江委的努力和成效也得以显现。

珠江三角洲的咸潮威胁

珠江三角洲水域众多,潮水起伏不定。一到每年的10月,直至次年3月,咸潮变得尤为活跃。这段时间里,上游的水量减少,而潮水的力量却增强,咸潮便可能逆流而上。比如澳门这样的大湾区城市,他们的水源主要依赖河道,一旦咸潮来临,取水口的氯含量就会急剧上升,有时甚至连续多日都无法获得淡水。这种情况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若发生停水,城市秩序可能会陷入混乱。

咸潮带来的影响不只是暂时用水困难,对工业来说,众多依赖淡水的工厂被迫停产,酒店、餐饮等行业也受到牵连,经济损失难以估算。

压咸补淡的必要性

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实施20周年: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第1张

众多抗咸潮措施中,“压咸补淡”效果最为显著。自20年前起,珠江供水安全不断受到各类灾害的考验。2008年遭遇冰冻,2010年西南地区大旱,2021年东江、韩江严重缺水,这些情况都出现了各异的水文、工程和盐度问题。

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若不采取“平衡供需”的策略,珠江流域众多城市的供水系统将面临崩溃。这项措施如同守护者,确保了流域内居民用水安全,保障了城市的持续发展,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居民日常生活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支持。

20年的调度不断完善

在这过去的二十年,珠江委持续致力于保障供水安全。在此过程中,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再到寻求长效机制的演变。起初,主要是被动应对咸潮带来的挑战。

意识逐渐觉醒,着手研究咸潮变化规律,并着手制定应对措施。如今,正致力于探寻长久有效的解决方案,旨在持久确保珠江流域的供水稳定。不再是一遇到咸潮就手忙脚乱,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水资源的全流域统筹

珠江流域在枯水期的供水安全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一项庞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全面规划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分配。同时,还需评估流域内水利工程的整体状况,以及上下游的供水状况和用水需求。

当某个区域的水使用量急剧上升或下降时,这会对该流域的水资源分配造成影响。在咸潮侵袭的关键时段,我们必须对流域内的水利工程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安全性和精确性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上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都得到合理满足,避免出现一方水多造成浪费,另一方却缺水的状况。

珠江委的组织协调保障

珠江委在确保珠江“压咸补淡”的应急水量调度方面贡献巨大。珠江委实施了流域防汛抗旱的统一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增强了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的能力。

各部门、各区域间的协作得以加强。经过多年来的实际操作,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调度任务得以顺利进行。若缺乏如此有力的组织与协调支持,“压咸补淡”的应急水量调度将难以持续进行。

数字孪生珠江助力调度

珠江委员会近年来在技术层面持续进步。他们倡导了需求导向、以应用为重、数字化助力、能力增强等核心理念,全力推动数字版珠江建设。已经建成了水旱灾害防御的“四预”平台,并且已经投入使用。

该平台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增强了水资源管理效能。它能更精确地监测水位和水量,更迅速地预测咸潮的动向,为调度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和依据,使得珠江的“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更为精确、迅速、科学。

珠江委过去20年的工作成效显著,大家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压咸补淡”调度中未来可能发挥的更大作用有何见解?欢迎点赞、转发,并期待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