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历经1358天在科创板上市征程,最终宣布放弃。这一过程吸引了众多目光,其中既有亮点也有不少争议。首先,作为AI领域的领头羊,它的动向自然引起了广泛关注;再者,多年来为上市所付出的努力最终以失败收场,这不禁让人不禁好奇。

旷视科技的基本背景

2011年10月,印奇、唐文斌、杨沐三人携手创立了旷视科技。第二年1月,这家公司开始了正式的运营。从那时开始,印奇同时担任董事长和CEO等重要职务。旷视科技致力于为多个关键场景提供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融和物流等领域,旷视科技帮助推动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另外,旷视科技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0年3月,公司公开了深度学习框架天元。

旷视科技科创板IPO之路终止:1358天历程与未来战略选择  第1张

旷视科技在融资方面表现强劲,自公司成立至今,已顺利实现了9轮融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集了大约1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其估值现已突破300亿元。蚂蚁集团作为主要投资者,拥有15.08%的股权,与淘宝合作共掌握了29.41%的股份。

早期的港股IPO尝试

2019年8月,旷视科技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那时,它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内被看作是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人们对其抱有厚望,认为它是人工智能行业的未来之星,期待它能借助香港股市的IPO迈上新的台阶。然而,到了2020年,旷视突然宣布取消在港交所的IPO计划。在这段时间里,行业环境经历了重大变动,可能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这一决策,比如当时可能遭遇了技术商业化与盈利的挑战。

公司那时的规划似乎与港交所的审核标准和步伐不太协调,所以选择了暂停。

转战科创板IPO

2021年3月,旷视科技决定将科创板作为其新的上市场所。科创板注重科技创新和持续进步,旷视科技似乎对此地的全新机遇有所青睐。公司依照规定,积极推进首次公开募股工作,发布了详细的招股说明书,对其主营业务和产品进行了介绍,包括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等,这些都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查阅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我们发现公司营收依次为8.54亿、12.6亿、13.91亿和6.7亿。这些数据反映出公司业务收入的波动和走向,也是公司争取在科创板上市的关键依据之一。

主动撤回注册申请

11月29日,有消息指出旷视科技主动提出要撤回注册申请。证监会紧接着就暂停了其在科创板上市及股票公开发行的注册程序。旷视方面对此作出回应,称是基于对技术发展趋势、行业现状以及自身发展战略的综合考量。那么,具体是哪些技术方向难以适应?

AI技术发展迅速,旷视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回报比例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另外,行业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众多竞争对手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旷视的战略可能需要更加重视业务本身的增长,而不是仅仅为了上市融资。

公司人事变动

今年11月,力帆科技进行了人员变动,旷视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被任命为董事长。同时,法定代表人也由印奇更改为唐文斌。这一连串的高层人事变动,显示出旷视科技内部结构或许正在进行某些调整。

新的组织结构或许能助力企业执行新的战略布局,这预示着企业可能走上全新的发展道路。这或许暗示着企业将更加关注技术研究的决策调整,或许也将更加重视市场推广策略的调整。

未来展望

旷视科技现在说明,它们的运营一切正常。公司保证会持续推动主要业务成长,并且努力提供卓越的服务。经过一系列事件,大家对旷视科技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厚望。

它还有没有可能再次尝试上市?如果真的有这个打算,它打算在哪个市场展开上市?是打算继续在国内市场深耕,还是计划开拓海外市场?大家对旷视的未来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意见。如果这篇文章对你们有所启发,不妨点赞或者转发一下。

旷视科技科创板IPO之路终止:1358天历程与未来战略选择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