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高效局部药效与全身不良反应少的给药方法  第1张

医疗界中,静脉制剂超出规定用于雾化疗法,这一现象引人注目。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满足治疗需求,却又潜藏众多未知的危险。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

静脉制剂超说明书雾化的现象

临床上确实有使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α-糜蛋白酶注射液”组成的“呼三联”雾化治疗方案,尽管这些药物原本是静脉注射用的。在我国部分医院,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医生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升对肺部病原菌的清除效果,尤其是在治疗肺部感染等疾病时。因此,这一现象体现了临床治疗中追求更佳疗效的努力。但遗憾的是,这种尝试缺乏规范指导,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这种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若缺乏规范指导,极易导致用药秩序混乱。部分医疗机构可能出于无奈,或因对用药范围把握不准,而采取此类做法。这种行为对患者健康及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均构成潜在威胁。

超说明书使用的药物粒径问题

“呼三联”方案中的药物都是通过静脉注射的,它们的颗粒较大。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在众多医疗实践中都能观察到。药物雾化后,大部分都停留在较大的气道里,导致药物根本无法抵达需要发挥作用的肺泡等部位。就好比目的地急需特效药,却因为运输工具(药物颗粒)的问题而受阻。

这种特性直接影响了超说明书用药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了其效果。通过分析实际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发现由于药物粒径过大,无法达到预期疗效的例子相当多。这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评估这种超说明书用药是否真的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特定情况下静脉制剂的雾化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部分静脉药物适用于雾化疗法。比如,针对由XDR-GNB引起的医院内肺炎(HAP)或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在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进行雾化治疗。以阿米卡星为例,虽然其静脉注射后肺组织渗透性不强,但通过雾化吸入,其ELF浓度较高。这样的特性为特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国内,我们还需关注多黏菌素类药物的特殊使用。比如CMS、硫酸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这些制剂,它们不含防腐剂,雾化后能直达小气道,有助于提升肺部药物浓度。尽管这些用法在治疗上可能带来好处,但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静脉制剂雾化的潜在风险

静脉制剂雾化使用并非毫无挑战,有时会引发咳嗽、气道痉挛等不适。以地塞米松注射液为例,其粒径较大,难以进入肺泡,导致抗炎效果不理想。这对患者来说无疑加重了病情,原本希望通过雾化抗炎,却未能如愿,甚至可能引发更多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高效局部药效与全身不良反应少的给药方法  第2张

氨茶碱注射液若超出说明书的用法用于雾化吸入,其雾化颗粒较大,不易进入细小的气道,疗效不佳。而且,它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极为接近,使用时很容易导致心跳加速、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用药风险较高。

某些药物雾化疗效与安全性

利巴韦林针剂用于雾化疗法,有可能引起呼吸道炎症。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这就像是在一片陌生的药海中航行,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以前确实有人将其雾化后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但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恰当。目前,中药注射剂雾化治疗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因此不建议超出说明书指示来雾化吸入使用。

规范静脉制剂雾化使用的呼吁

观察上述情况,我们发现将静脉制剂超出说明书用于雾化治疗的现象亟待规范。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生每一步都应仔细考量利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这种超说明书使用的情况及其潜在风险。面对缺乏充分研究和规范指导的操作,我们是否应更加慎重?欢迎各位发表见解,同时别忘了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