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消息令人振奋。我国癌症的筛查和诊疗水平得到了提升,这使得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这对于广大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我们正在逐步控制住癌症这个敌人。

癌症筛查与诊疗网络的建成

我国已构建起四级癌症防治体系,同时拥有覆盖近全部区县的肿瘤登记系统,这为癌症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网络的构建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成果,其中凝聚了众多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作。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建立类似的肿瘤网络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我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这使得癌症的防治工作能够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筛查和诊疗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癌症的筛查和诊断有了一套全面而详尽的计划,比如针对食管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都有相应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治疗措施。这些方案的形成,是建立在严格的医学研究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之上,通过对各种癌症的特点、早期表现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结果。

癌症筛查覆盖人口众多

中国癌症筛查诊疗水平提升,发病率与死亡率初步遏制  第1张

我国每年癌症筛查和早期治疗覆盖人数超过八千万。在妇女“两癌”筛查方面,区县覆盖率已达到98%。这充分说明我国在癌症防治上投入巨大,覆盖范围极广。相较之下,非洲一些贫困国家,癌症筛查可能只有少数人有机会接受。我国能够惠及如此众多民众,彰显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这些庞大的人口数据背后,体现了我们对癌症早期发现的重视,能够挽救无数生命和家庭。这也反映出我国医疗保健正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癌症筛查诊疗水平提升,发病率与死亡率初步遏制  第2张

这种覆盖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五年生存率的提升

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增至2022年的43.7%,看似增长不多,但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每一分的提升都意味着无数生命得以挽救。这体现了治疗方法的创新、医疗技术的提升等多重因素。在日本,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高,这与该国先进的癌症筛查和诊疗技术密不可分。我国也在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这也反映出癌症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步改进,同时,在患者的后续照料方面,也许已经获得了新的理解和实践。

肿瘤发病的遗传与外界因素

樊代明院士指出,肿瘤发病中遗传因素约占15%至30%,这些因素与基因有关,属于先天的。比如,安吉丽娜·朱莉因家族遗传癌症基因而切除乳腺的事件,曾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此外,乙肝可能导致肝癌,HPV可能导致宫颈癌,且这些病毒都有传染性。这提示我们在预防癌症时,不仅要考虑家族基因,还要防范外部感染。我们需要从基因检测和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

掌握这些要素,研究人员能更有效地研发出特定的治疗手段,同时也能让公众在癌症的根源上做好预防工作。

肿瘤标志物检查

我国肿瘤标志物检查种类繁多,但标志物数值上升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癌症。聂勇战委员建议,若标志物数值略高,可咨询医生进行复查,并配合其他检查。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就有患者因标志物数值稍高而极度恐慌,结果检查后并未发现癌症。这表明,公众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应有正确的理解,避免过度解读。

中国癌症筛查诊疗水平提升,发病率与死亡率初步遏制  第3张

进行专业的动态观察,医生的专业判断以及进一步的检查,这些都是面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时应有的正确做法。

肺结节与肺癌的关系

胸部CT检查显示,肺结节多数是良性的,不必过于担忧。在40到50岁这个年龄段,肺癌患者有所增加,但早期肺癌往往不易察觉,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我小区的一位阿姨就遭遇了这种情况,起初并未重视,误以为只是小病,最终确诊为晚期肺癌,现在的化疗让她非常痛苦。因此,大家应当重视肺癌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要定期复查肺结节。

早期发现肺癌对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升极为关键。这一过程中,涉及众多知识,亟需广大民众了解。

中国癌症筛查诊疗水平提升,发病率与死亡率初步遏制  第4张

您是否遇到过与癌症相关的情况或有所了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同时,也请您点赞并转发此文,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症的筛查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