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的庞大体系内,整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价格谈判颇具看点。特别是在当前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双方的价格较量,无疑成为了一个充满未知数的焦点。
年度价格谈判的惯例
汽车行业内,整车制造商普遍认为年度价格协商是常规做法。回顾历史,这种做法有助于制造商根据市场变动和成本波动来调整采购价格。然而,供应商通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在一年中,企业要应对各种成本波动,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年度价格协商对供应商来说可能带来较大压力。此外,不同地区的供应商受当地经济环境影响差异显著,例如在小型供应商聚集的区域,企业利润往往很薄。因此,年度价格谈判的合理性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整车厂商视年度价格谈判为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之一。若不能及时调整采购成本,他们在快速演变的汽车市场中可能会很快失去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整车销售利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车型更新的速度和市场的流行趋势等。
价格降幅的影响
价格合理下降对企业确实有益。它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比如,一些大型整车厂通过合理的降价谈判,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但若降价幅度过大,对供应商来说则可能是一场灾难。供应商可能为了低价而减少研发和质量控制的投入。特别是那些资金实力较弱的新兴零部件供应商,大幅降价可能会对其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若某个关键供应商因低价竞争而承受压力,可能会引发整个供应环节的问题。汽车是由众多部件构成的复杂产品,任何一个部件的供应中断都可能会影响到整车的生产进度,进而阻碍终端市场的销售。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整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原本就脆弱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议价幅度实例
数据显示,整车厂在价格谈判上通常能争取到3%到5%的空间,而10%的幅度已属较高。观察企业运营数据,这些百分比差异显著。零部件企业的盈利,可能就在这微小的几个百分点中。我国众多规模较小的零部件企业,尤其是一些乡村的小汽配厂,利润本就微薄。若频繁出现10%的议价幅度,企业亏损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实际上,最终方案需得供应商的认可,但多数供应商往往力量单薄。为了争取足够的订单,它们常不得不接受降价等议价条件。这种现象揭示了行业内整车厂的强势地位,这对供应链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
降本增效的措施
众多汽车制造商强调,他们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非仅仅降价。以比亚迪为例,即便供应商面临10%的降价要求,双方仍需重新协商。在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中,与供应商共同研发技术是达到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的关键策略。如今,这一模式已为众多新能源车企业所采纳。
特斯拉亦然,与合作伙伴共同追求技术突破,深入参与研发环节。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蓬勃发展,众多企业正尝试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传统与新型供应商区别
传统供应商,如生产轮胎和玻璃的企业,受到新能源转型的冲击较小,它们的主要利益与整车产量和保有量紧密相关,因而利润相对稳定。比如某家知名的玻璃生产商,即便在新能源的潮流中,其订单量也保持稳定。然而,新型零部件供应商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它们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冲击下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以南方电子产业较兴旺的地区为例,那里新出现的供应商众多。然而,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它们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环境颇为困难。
供应链关系的变革
丰田过往构建的长期且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颇具典型性,这种关系建立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基础之上,进而激发了供应商进行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然而,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丰田对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也进行了调整。这种调整在全球汽车业界并非独此一家。在我国,本土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崭露头角,也促使供应链关系发生了新的调整。
中国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技术、供应链规模等优势,不再仅靠价格竞争。在印度等新兴市场,我国汽车企业正准备采用新的供应链模式及产品优势来拓展市场。这一新态势对汽车产业的整个供应链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各位读者,你们认为如何才能真正解决零和矛盾的问题?欢迎踊跃留言、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