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常触动人心,有的让人看得畅快淋漓,有的却成了笑料,比如《戴假发的人》。本以为会有所收获,毕竟好奇心是无偿的,但最终却满是遗憾。
剧情离谱
电影的故事情节存在明显缺陷。律师角色的设定极其不合理,一个曾尝试杀人的人竟成了律师,这显然违背常理。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拥有此类犯罪记录的人通常难以踏入法律领域,这是行业的基本规定。此外,剧情中充斥着狗血元素,角色身份的转变既生硬又奇特,从杀人未遂者到受害者女儿的保护者,这样的情节显得像是随意拼凑,缺乏逻辑连贯性。这样的剧情让人在观看时频繁出戏,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电影除了剧情,其拍摄手法也是失败的。
拍摄手法失败
导演似乎想搞点新意,用了很多插叙和倒叙技巧,再加上零散的剪辑。可结果却很糟糕,原本混乱的剧情经过这样的处理,观众更难把握电影想传达的信息。和那些制作精良的网络电影一比,差距可大了。那些电影的故事可能不够高端,但至少叙述连贯,情节明朗。在《戴假发的人》中,观众被这些零散的画面搞得头昏脑胀,完全体会不到影片中所谓的自我救赎这一核心主题。
演员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晓明的表演
黄晓明在电影里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他确实为角色付出了努力,比如减重,但这些努力并未在演技上得到体现。他试图摆脱偶像形象,但表演显得过于生硬。当他演绎痛苦情绪时,只是张大嘴巴,眼中却缺乏情感变化,这样又怎能让观众体会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台词表达也不够清晰,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原本期待这位三金影帝能带领这部戏走向成功,但结果并非如此。
再说到电影的商业期待。
票房的失利
按常理,黄晓明凭借人气和地位,就算电影质量不理想,票房也能有保障。然而,如今他却遭遇了巨额亏损。他新恋情的公布和叶珂的种种举动,对他的形象造成了损害。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就在于,一旦口碑下滑,观众便不再愿意为电影买单。即便在首映礼上他道歉,也难以重新赢得观众的心。这时,他的道歉更像是为了票房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观众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欺骗的。
而说起黄晓明的恋情。
恋情的影响
他的感情与影视作品紧密相连。当他公开恋情后,女友行事相当低调。但当他女友负面新闻缠身时,他却置若罔闻。直到电影陷入困境,他才采取行动,试图挽回。此时,观众已看穿他的真面目,简单的道歉无法修复已破碎的信任。此类事件频发,观众对他参演的影视作品的期待自然会大幅减少。
最后谈谈观众的态度。
观众难欺骗
电影界不能轻视观众智慧。观众是愿意为优质影片付钱的,也愿意扶持那些有才华且真诚的演员。然而,《戴假发的人》这类剧情平淡、表演不佳、充斥着负面行为的影片,观众是不会认可的。此刻的你,是否也认为电影界需要更多真诚,减少些花招?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若觉得文章不错,不妨点赞和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