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要求供应商2025年起降价10%,供应链面临挑战  第1张

汽车市场竞争愈发紧张,价格战接连不断。比亚迪向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这一行为引起了广泛讨论。这究竟是为了提升竞争力而采取的合理措施,还是被指责为过度压榨供应商,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

比亚迪与供应商降本之事

比亚迪要求某些供应商在12月15日之前提供降价后的报价。这一要求既反映了汽车制造商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毕竟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比亚迪必须确保在成本上具备优势,以便在市场上稳固地位。然而,供应商们却遇到了挑战,因为汽车行业的收入增长缓慢,而且车型降价范围扩大,导致单车利润减少。原本供应商们的价格空间就有限,要想进一步降价并非易事。

比亚迪或许想通过调整供应链来降低成本,以期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乘用车。然而,供应商们还需关注自己的利益。若比亚迪凭借庞大的销量优势进行谈判,供应商们将面临巨大压力。众多中小供应商或许只能牺牲质量保障的投入,以换取价格的降低,以确保生存。

比亚迪要求供应商2025年起降价10%,供应链面临挑战  第2张

汽车行业惯例与价格战

比亚迪公关部门负责人李云飞表示,与供应商进行年度价格谈判是汽车界的常规做法。不少车企也有这样的做法,比如上汽大通就在25日邀请了供应商一起参与成本控制项目。这一现象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个汽车行业普遍希望通过管理供应链成本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而且,有研究指出,新一轮的汽车企业“价格战”可能于2025年1月爆发。届时,汽车企业若面临价格战,必须提升自身的成本优势,这无疑意味着将与供应商展开价格上的较量。若汽车企业将成本压力直接转嫁给供应商,且缺乏妥善的策略,供应商可能会陷入困境,进而可能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平衡。

供应商面对的压力与抉择

供应商承受的负担相当沉重。像博世这样的知名供应商,也遭遇了汽车制造商要求降低价格的困境,甚至到了2023年之后,还被要求降价超过15%。面对这样的压力,博世不得不考虑裁员来缓解。对于中小型供应商而言,在已经经历了多次降价之后,降价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但是,对于比亚迪这样销量巨大的汽车制造商,如果它们提供合作机会,不接受就意味着失去业务,这让许多供应商在做出选择时感到非常纠结。

比亚迪要求供应商2025年起降价10%,供应链面临挑战  第3张

零部件企业的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指出,比亚迪所谓的“协商推进”实际上是在借助自己的优势。观察近年来的汽车质量问题投诉数量,已经创下了新高。一些供应商可能为了降低成本,在质量上做出了让步,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

贾健旭,上汽大众的总经理,指出没有哪家汽车企业能在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整合上与比亚迪相提并论。比亚迪很可能就是依靠这种能力,在汽车市场取得了巨大的销量。凭借着这样的规模优势,比亚迪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比亚迪若要提升效率并减少开支,需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然而,若对供应商施加过大压力,恐会损害双方长期建立的友好关系。此外,此次降低成本的行动覆盖了智能驾驶、玻璃、轮轴、轮胎等多个领域,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这些细分市场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国内汽车行业供应链趋势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供应形势不佳。根据收入数据,增长幅度很小,而市场降价幅度却在迅速扩大。这种情况导致车企及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对于国际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凭借技术、产品及质量上的优势,尚能有所应对,但众多中小供应商则面临较大风险。

汽车行业供应链亟需调整,车企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还需关注供应商的持续发展。若不然,整个供应链体系可能遭遇困境,进而妨碍我国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其他车企可借鉴之处

比亚迪要求供应商2025年起降价10%,供应链面临挑战  第4张

上汽大通在成本控制方面经验丰富,积极推行相关项目,这一点值得其他汽车制造商借鉴。在现今汽车行业的大背景下,若能高效地引导供应商在合理界限内削减开支,不仅对车企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而且还能确保供应商在承受能力之内维持合作关系。

我们可以借鉴比亚迪在供应链垂直整合方面的成功经验,合理设计减少成本的方法。此外,汽车企业还需增强自身产品的附加价值,打造品牌影响力,不应仅仅依靠价格竞争来压缩供应商的盈利空间。

那么,我们得思考了。消费者们,你们认为汽车制造商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否应当对供应商施加过度的成本削减要求?欢迎大家积极留言、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