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教育骗案屡见不鲜。在甘肃,邢某某等五人假冒教育名义进行诈骗,让人义愤填膺。这些人并无办学资格、条件及能力,却诱使上百家长上当,此事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无资质却办学
邢某某等人未经合法办学许可,却企图通过办班获利。这一事件在甘肃地区发生,包括兰州、白银等地均受到影响,时间跨度为2023年3月至4月初。缺乏资质意味着缺乏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管理,教育领域缺少必要的标准和规范。家长们将孩子送入此类培训班,实为对孩子学习极不负责任。此外,这也暴露出有些人只顾利益,完全不顾道德和法律约束,企图趁机谋利。
这些所谓的培训班缺乏合法资质,却四处招揽学员。他们完全无视教育法规,未经合法授权便向家长推销培训课程,这种做法公然欺诈。
虚假宣传诱导试听
为了吸引学生,他们想方设法,采取先试听再付费的策略来吸引家长。他们四处宣传,比如王某伟的团队在景泰县小学周边散发传单,诱导家长扫码支付9.9元购买试听课门票。但实际上,他们的办学实力并不如宣传的那样。这算是一种既聪明又恶劣的欺诈行为。在试听课中,家长可能只看到了他们精心包装的一面。
他们还向家长们谎称培训班的教师都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师范教育背景。这样的不实宣传可能让家长们误以为孩子能够接受专业的教育辅导,进而放松了警惕。他们正是利用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关心,通过虚假的师资和课程信息来骗取家长的信赖。
所谓的课程骗局
在课程级别的欺诈中,他们以试听为诱饵,夸大其词,声称课程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然而,这些都不过是花招,他们实际上并无此能。尽管与众多家长签订了培训合同,合同中详细列出了课时和课程内容,但他们自己清楚,这一切都是徒有其表。他们表面上看似开设了正规的培训课程,实则连最基本的办学资格都不具备。
在七七节的试听课中,他们频繁地向家长描绘美好前景,并索要高额学费。这种行为在课程中存在欺诈,不仅侵害了家长的经济权益,还错过了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和培养特长的时机。这同时也暴露出某些社会机构对教育的轻慢态度。
多地区作案范围广
案件发生过程中,作案区域横跨甘肃省多个区域。比如,兰州市的西固区、榆中县,白银市的景泰县、靖远县、平川区等地都有涉及。这些地区跨度较大,有家长表示,正是因为看到他们在多个地方都有活动,才更加确信他们的实力。然而,这实际上只是骗子为了骗取更多钱财而营造的一种假象。
范围之广,受害人数众多。当时,众多家长受骗。这种全面搜索的欺诈手段,暴露了犯罪团伙的贪婪程度,同时也显示出他们企图在短时间内攫取更多利益。这同时也提醒各地家长,必须增强对教育诈骗的警惕。
非法获利与处罚
景泰县有48位家长每人支付了3990元,还有58位家长在其他地方报名。然而,有五人非法获利。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但事发后,他们退还了非法所得,得到了部分受害者的原谅。
景泰县法院做出了公正的裁决,判定他们犯有合同诈骗罪。他们被判处二至三年的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罚金。这样的处罚显示了法律对非法教育机构的严厉打击,也让那些企图违法办学的人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的红线。
家长还需谨慎
家长们对此事警觉起来。必须小心核实教育机构的合法性。家长们误信了广告和体验课的成果,未仔细检查办学许可证等关键文件。其他家长应吸取经验,下次遇到类似机构时如何避免上当。希望大家转发这类案例,提高其他家长警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相关经历或预防措施。同时,请不要吝啬点赞。若更多人了解此事,定能减少类似诈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