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里,车企在降低成本应对市场竞争的同时,还需兼顾供应商的利益,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这其中的平衡点颇为微妙,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降低成本和保障供应商利益,看似矛盾,实则背后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车企降本手段
汽车制造商降低成本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通过延长付款周期来节省资金,这种做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影响却十分显著。许多车企将原本的付款周期从三四个月延长至半年甚至一年。以中小型供应商为例,由于它们的资金实力本来就不强,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它们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汽车行业价格战的背景下,一些车企甚至直接向上游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例如,比亚迪曾要求某供应商降价10%,其他汽车制造商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这些都是车企在降低成本方面的策略。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车企降低成本的必要性变得更加突出。随着车市淘汰赛节奏加快,例如2025年被视为关键的一年,企业为了应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常常从成本控制这一环节着手,降低成本成为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供应商的压力
供应商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根据数据,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持续上升,从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其账面价值分别是0.71亿、1.09亿、1.93亿和3.16亿,占总资产超过30%。而比亚迪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更是高达70%。这些数据揭示了供应商资金回收速度慢的问题。
某些汽车制造商的付款期限较长,或者信用条件较为苛刻。比如比亚迪的“迪链”供应链票据信用期限长达7个月,这比其他运营商的期限要长,给供应商的资金流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若再加上主机厂要求降价,供应商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付款周期的意义
供应商非常看重付款周期。较短的周期能让资金迅速回流,进而用于研发和生产扩张。比如,在原本的三四个月付款周期内,供应商就能根据收到的款项来规划下一阶段的原材料购买等事务。
然而,一旦付款周期延长,情形便截然不同。以某中小型供应商为例,若付款周期从三四个月延长至半年或一年,他们可能会因资金短缺而错过原材料低价购买的机会,甚至可能无法按时支付员工薪水,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不同车企的差异
各整车企业间存在较大差异。以“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这一指标为例,企业间的差距明显。虽然这一指标并非完全等同于付款周期,但也能体现车企与供应商结算时的效率和特性。
这些差异反映出各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布局和市场位置。大型车企凭借其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可能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对供应商提出更多要求,比如付款周期等。相对而言,小型车企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可能会采取更为稳健的策略。
双方合作的探索
汽车制造商与供货商们正努力寻求新的协作方式。例如,上汽大通在邮件中邀请供货商共同加入成本管理计划。他们鼓励供货商发挥自身特长,共同参与产品设计,积极对零部件成本进行改进,并提交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建议。
若这种合作模式取得成效,双方均可受益。汽车制造商可实现成本降低,而供应商则不必仅承受价格压迫,同时还能在合作中探索出更具经济效益的方案。
行业的未来展望
汽车行业的发展在这点上充满变数。车企降低成本的需求不会停止,因为市场竞争一直存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新兴品牌层出不穷,价格竞争也在持续进行。
供应商需持续增强自身实力,这不仅是降低成本那么简单,还需涉及技术革新等多个领域。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该如何构建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既满足汽车制造商降低成本的需求,又确保供应商的利益不受损害?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